一种改进型的P2P网络混合信任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P2P网络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P2P网络基础 | 第14-17页 |
·P2P网络的安全问题 | 第17-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P2P信任模型相关理论 | 第21-32页 |
·信任概述 | 第21-27页 |
·信任的定义 | 第21-22页 |
·信任的特性 | 第22-23页 |
·信任的分类 | 第23-25页 |
·信任的表示 | 第25-27页 |
·信任模型 | 第27-31页 |
·典型的信任模型 | 第27-31页 |
·目前信任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信任模型IPHTM的研究与分析 | 第32-54页 |
·IPHTM信任模型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 | 第32-33页 |
·IPHTM信任模型的设计目标和思想 | 第33-36页 |
·信任值的表示方法 | 第36页 |
·信任值和相关数据的存储 | 第36-39页 |
·信任值的初始化 | 第39-40页 |
·信任值的计算和更新 | 第40-51页 |
·直接信任值的计算 | 第40-45页 |
·直接信任值的更新 | 第45页 |
·间接信任值的计算 | 第45-48页 |
·推荐信任值的更新 | 第48-49页 |
·信任值计算和更新的伪代码 | 第49-51页 |
·信任模型安全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抵制单纯恶意节点性能分析 | 第52页 |
·抵制振荡节点性能分析 | 第52页 |
·抵制恶意评价节点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54-61页 |
·实验环境介绍 | 第54页 |
·仿真实验目标 | 第54页 |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 | 第54-55页 |
·仿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60页 |
·单纯恶意节点类的仿真测试 | 第55-57页 |
·恶意评价节点类的仿真测试 | 第57-58页 |
·振荡节点类的仿真测试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论文总结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