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植物抗旱耐盐生理机制 | 第9-12页 |
1.2.1 植物形态结构与抗旱耐盐性 | 第10页 |
1.2.2 渗透调节与抗旱耐盐性 | 第10-11页 |
1.2.3 抗氧化调节与抗旱耐盐性 | 第11-12页 |
1.3 植物抗旱耐盐分子机理 | 第12-13页 |
1.3.1 ABA-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2-13页 |
1.3.2 ABA-非依赖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13页 |
1.4 植物HD-Zip转录因子 | 第13-16页 |
1.4.1 植物HD-Zip Ⅰ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1.4.2 HD-Zip Ⅰ类转录因子的功能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2 毛果杨PtrHoxl4和PtrHox52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 第17-26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盒) | 第17-18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7页 |
2.1.2 试剂(盒) | 第17页 |
2.1.3 载体及菌种 | 第17页 |
2.1.4 药品配置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2.2.1 毛果杨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18-19页 |
2.2.2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19-20页 |
2.2.3 基因克隆及pMD18-T载体链接 | 第20-21页 |
2.2.4 过表达载体pBI121-PtrHox14-GFP和pBI121-PtrHox52-GFP的构建 | 第21-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2.3.1 毛果杨RNA提取及基因克隆 | 第23-24页 |
2.3.2 PtrHox14和PtrHox52连接表达载体pBI121-GFP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毛果杨PtrHox14和PtrHox5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26-3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第26页 |
3.1.2 药品配制 | 第2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6-28页 |
3.2.1 基因枪法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26-27页 |
3.2.2 PtrHox14和PtrHox52蛋白序列及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27页 |
3.2.3 PtrHox14和PtrHox52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 第27-2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8-34页 |
3.3.1 PtrHox14和PtrHox52的亚细胞定位 | 第28-29页 |
3.3.2 PtrHox14和PtrHox52的蛋白序列和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29-33页 |
3.3.3 基因PtrHox14和PtrHox52表达模式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PtrHox52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及其功能验证 | 第35-4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4.1.3 溶液配制 | 第35-3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4.2.1 花浸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36-37页 |
4.2.2 NaCl和Mannitol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生根观察 | 第37页 |
4.2.3 NaCl胁迫下ROS水平观测和生理指标测定 | 第37-3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3.1 转PtrHox52拟南芥T3代纯合子的筛选和检测 | 第39-40页 |
4.3.2 NaCl、Mannitol、ABA胁迫下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 | 第40-42页 |
4.3.3 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染色分析 | 第42-43页 |
4.3.4 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生理指标测定分析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PtrHox14和PtrHox52过表达转基因大青杨的获得及功能分析 | 第46-51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5.2.1 叶片侵染法转基因PtrHox14和PtrHox52 | 第46-47页 |
5.2.2 转基因大青杨检测和抗逆胁迫 | 第47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5.3.1 转基因PtrHox14和PtrHox52大青杨组培苗的获得 | 第47-49页 |
5.3.2 过表达转基因PtrHox14和PtrHox52大青杨抗逆性分析 | 第49-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