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植物多样性研究与植被恢复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3 植物群落与生态恢复的关系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6-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2.1.1 地理位置概况 | 第16页 |
2.1.2 地形概况 | 第16页 |
2.1.3 气候概况 | 第16页 |
2.1.4 土壤概况 | 第16-17页 |
2.1.5 水文概况 | 第17页 |
2.1.6 植物群落概况 | 第17页 |
2.1.7 植被恢复概况 | 第17-1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2.1 滑坡体植被恢复现状研究 | 第19页 |
2.2.2 滑坡体植物多样性变化研究 | 第19页 |
2.2.3 滑坡体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关性研究 | 第19页 |
2.2.4 滑坡体植被恢复状态评价 | 第19-2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2.3.1 研究样地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2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2.3.3 相关计算公式 | 第21-23页 |
2.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2.3.5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第3章 谢家店植物群落现状 | 第25-46页 |
3.1 谢家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现状 | 第25-29页 |
3.2 滑坡体植物群落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29-42页 |
3.2.1 滑坡体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29-38页 |
3.2.2 滑坡体植物群落物种的β多样性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3.3 滑坡体植物群落现状的重要值 | 第42-44页 |
3.4 滑坡体植物群落演替现状分析 | 第44页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研究 | 第46-62页 |
4.1 谢家店植物多样性变化 | 第46-55页 |
4.1.1 2009年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概述 | 第46-47页 |
4.1.2 2012年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概述 | 第47-49页 |
4.1.3 2014年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概述 | 第49-51页 |
4.1.4 2015年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概述 | 第51-52页 |
4.1.5 2016年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概述 | 第52-54页 |
4.1.6 各年度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 | 第54-55页 |
4.2 谢家店植物群落恢复趋势分析 | 第55-61页 |
4.2.1 谢家店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回归分析 | 第55-61页 |
4.2.1.1 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4.2.1.2 植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8-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谢家店植物群落主成分及聚类研究 | 第62-77页 |
5.1 谢家店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 | 第62-66页 |
5.2 谢家店滑坡体植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 | 第66-70页 |
5.3 谢家店滑坡体植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 | 第70-73页 |
5.3.1 α多样性主成分K均值聚类分析 | 第70-71页 |
5.3.2 α多样性主成分组内聚类分析 | 第71-72页 |
5.3.3 α多样性聚类结果对比 | 第72-73页 |
5.4 谢家店滑坡体植物群落β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 | 第73-76页 |
5.4.1 β多样性主成分K均值聚类分析 | 第73-74页 |
5.4.2 β多样性主成分组内聚类分析 | 第74-75页 |
5.4.3 β多样性聚类结果对比 | 第75-76页 |
5.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 第77-80页 |
6.1 结论 | 第77-79页 |
6.2 讨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