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1.2 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7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7-9页 |
2 资本维持原则与公司不正当分配 | 第9-14页 |
2.1 资本维持原则 | 第9页 |
2.2 分配与不当分配 | 第9-11页 |
2.2.1 分配的含义 | 第9-10页 |
2.2.2 不正当分配 | 第10-11页 |
2.3 我国《公司法》规范股东分配的规则与不当分配责任 | 第11-14页 |
2.3.1 公司利润分配规则 | 第11页 |
2.3.2 公司减资的规则 | 第11-12页 |
2.3.3.股权回购程序和条件 | 第12页 |
2.3.4 禁止抽逃出资 | 第12-14页 |
3 抽逃出资的困境 | 第14-19页 |
3.1 《公司法》第35条规定的问题 | 第14-16页 |
3.1.1 理论上的困境 | 第14-15页 |
3.1.2 实践上的困境 | 第15-16页 |
3.2“抽逃出资”与“侵犯公司财产” | 第16-19页 |
4 不正当分配责任的构建 | 第19-23页 |
4.1 不正当分配的构成要件 | 第19-20页 |
4.1.1 从主体上来看 | 第19页 |
4.1.2 从行为对象来看 | 第19页 |
4.1.3 从时间上来看 | 第19-20页 |
4.1.4 从主观上来看 | 第20页 |
4.2 不正当分配的认定标准 | 第20页 |
4.3 “抽逃出资”重构与“不正当分配”概念之下 | 第20-23页 |
4.3.1 将出资款项转入公司账户验资后又转出。 | 第21页 |
4.3.2 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 | 第21页 |
4.3.3 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 第21-22页 |
4.3.4 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 | 第22页 |
4.3.5 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 第22-23页 |
5 不正当分配责任的承担 | 第23-29页 |
5.1 不正当分配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23-24页 |
5.2 不正当分配股东对公司的责任 | 第24-25页 |
5.2.1 返还财产 | 第24页 |
5.2.2 赔偿损失 | 第24页 |
5.2.3 其他责任形式 | 第24-25页 |
5.3 不正当分配股东对公司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25-26页 |
5.4 不正当分配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 第26-27页 |
5.4.1 补充清偿责任 | 第26页 |
5.4.2 公司法人格否认 | 第26-27页 |
5.5 其他主体的责任 | 第27-28页 |
5.5.1 公司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27页 |
5.5.2 股东以外的其他行为人的责任 | 第27-28页 |
5.6 不正当分配诉讼的程序性问题 | 第28-29页 |
5.6.1 不正当分配的举证责任分配 | 第28页 |
5.6.2 不正当分配的诉讼时效 | 第28-29页 |
6 结语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