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前言 | 第14-15页 |
1.2 木质素磺酸盐的概述 | 第15-18页 |
1.2.1 木质素磺酸盐的来源 | 第15-16页 |
1.2.2 木质素磺酸盐的结构特征 | 第16-18页 |
1.3 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络合性能 | 第18-20页 |
1.4 工业木质素对金属离子吸附络合性能的应用 | 第20-24页 |
1.4.1 用作水处理剂 | 第20-21页 |
1.4.2 用于农业 | 第21-22页 |
1.4.3 凝胶及离子交换树脂 | 第22-23页 |
1.4.4 其他应用 | 第23-24页 |
1.5 化学改性对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及络合性能的影响 | 第24-28页 |
1.5.1 磺化改性 | 第24-25页 |
1.5.2 氧化改性 | 第25-26页 |
1.5.3 胺化改性 | 第26-27页 |
1.5.4 羧基化改性 | 第27-28页 |
1.5.5 其他改性 | 第28页 |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8-32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 第32-41页 |
2.1 主要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2.1.1 不同种类的木质素及木质素磺酸盐 | 第32页 |
2.1.2 其他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2.2 实验仪器及主要反应装置 | 第33-34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2 主要反应装置 | 第33-34页 |
2.3 木质素磺酸盐及其改性产物的提纯 | 第34-35页 |
2.3.1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 第34页 |
2.3.2 超滤分级 | 第34页 |
2.3.3 透析纯化 | 第34-35页 |
2.4 木质素磺酸盐的结构表征 | 第35-38页 |
2.4.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35-36页 |
2.4.2 红外吸收光谱 | 第36页 |
2.4.3 凝胶液相色谱 | 第36页 |
2.4.4 酚羟基含量测试 | 第36-37页 |
2.4.5 羧基含量测试 | 第37-38页 |
2.5 木质素磺酸盐络合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2.6 化学反应实验 | 第39-41页 |
2.6.1 木质素磺酸盐的氧化反应 | 第39页 |
2.6.2 木质素磺酸盐的羧甲基化反应 | 第39-40页 |
2.6.3 木质素磺酸盐的封端改性反应 | 第40页 |
2.6.4 碱木质素的磺甲基化反应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木质素磺酸钠金属离子络合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41-53页 |
3.1 不同来源木质素磺酸钠的金属离子络合性能 | 第41-43页 |
3.2 不同磺化度木质素磺酸钠的金属离子络合性能 | 第43-44页 |
3.3 不同酚羟基含量的木质素磺酸盐的络合性能 | 第44-49页 |
3.3.1 原料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2 环氧氯丙烷用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 离子强度对木质素磺酸钠的金属离子络合性能的影响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化学改性对木质素磺酸盐络合性能的影响 | 第53-76页 |
4.1 氧化改性对磺化碱木质素分子结构及络合性能的影响 | 第54-69页 |
4.1.1 磺化碱木质素的原料浓度的影响 | 第54-58页 |
4.1.2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第58-61页 |
4.1.3 反应体系的pH值的影响 | 第61-64页 |
4.1.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4.1.5 木质素磺酸钠氧化改性正交实验 | 第66-68页 |
4.1.6 磺化碱木质素氧化改性产物及金属离子络合物红外谱图 | 第68-69页 |
4.2 羧甲基化改性对木质素磺酸盐分子结构及络合性能的影响 | 第69-74页 |
4.2.1 一氯乙酸用量的影响 | 第69-72页 |
4.2.2 氢氧化钠用量的影响 | 第72-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