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电源论文

补偿性单相交流稳压电源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论文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第9页
    1.2 交流稳压电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类型第9-11页
        1.2.1 交流稳压电源的发展现状第9-10页
        1.2.2 交流稳压电源的主要类型第10-11页
    1.3 交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第11-12页
        1.3.1 交流稳压电源的稳态性能指标第11-12页
        1.3.2 交流稳压电源的动态性能指标第12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2-14页
2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结构设计第14-26页
    2.1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电路拓扑第14页
    2.2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2.3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能量传输第15-17页
    2.4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电路参数计算第17-25页
        2.4.1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输入电感sL第17-19页
        2.4.2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直流侧二次滤波器第19-20页
        2.4.3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直流侧支撑电容第20-21页
        2.4.4 交流稳压电源补偿变压器的变比第21页
        2.4.5 交流稳压电源功率开关管的选型第21-22页
        2.4.6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输出LC滤波器第22-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控制策略第26-44页
    3.1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技术第26-32页
        3.1.1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第26-27页
        3.1.2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数学模型第27-28页
        3.1.3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电流控制技术第28-32页
    3.2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技术第32-35页
        3.2.1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第32页
        3.2.2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数学模型第32-34页
        3.2.3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双闭环控制技术第34-35页
    3.3 SPWM控制原理第35-38页
        3.3.1 电压正弦脉宽调制法的基本思想第35-36页
        3.3.2 电压正弦脉宽调制法的信号生成方法第36-37页
        3.3.3 电压正弦脉宽调制法的控制算法第37-38页
    3.4 数字锁相技术第38-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仿真第44-57页
    4.1 仿真软件的概述第44页
    4.2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仿真分析第44-47页
    4.3 单相电压型SPWM逆变电路的仿真分析第47-48页
    4.4 补偿性单相交流稳压电源的仿真分析第48-56页
        4.4.1 静态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第49-51页
        4.4.2 动态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第51-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5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第57-67页
    5.1 系统的硬件设计第57-62页
        5.1.1 TMS320F28335芯片的介绍第57-58页
        5.1.2 系统的主电路第58页
        5.1.3 辅助电源第58-59页
        5.1.4 采样电路第59-61页
        5.1.5 驱动电路第61-62页
        5.1.6 缓冲吸收电路第62页
    5.2 系统的软件设计第62-66页
        5.2.1 主程序第62-63页
        5.2.2 定时器中断程序第63页
        5.2.3 A/D采样程序第63-64页
        5.2.4 SPWM波产生程序第64-65页
        5.2.5 数字PI算法程序第65页
        5.2.6 数字锁相程序第65-66页
    5.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交流稳压电源系统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70页
    6.1 逆变电路调试实验第67-68页
    6.2 驱动实验第68页
    6.3 电压补偿实验第68-69页
    6.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7.1 工作总结第70页
    7.2 研究展望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81页
    附录 Ⅰ 硬件原理图第76-77页
    附录 Ⅱ 数字锁相程序代码第77-81页
    附录 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说明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矿用本安型网络摄像机扩展功能研究及实现
下一篇:神华宁煤集团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整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