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CO_2捕集技术 | 第12-16页 |
1.2.1 膜法 | 第13页 |
1.2.2 吸附分离法 | 第13-14页 |
1.2.3 低温蒸馏法 | 第14页 |
1.2.4 富氧燃烧法 | 第14页 |
1.2.5 化学链燃烧技术 | 第14-15页 |
1.2.6 吸收分离法 | 第15-16页 |
1.3 化学法吸收CO_2的反应机理 | 第16-17页 |
1.4 化学法吸收CO_2的再生能耗 | 第17-19页 |
1.5 新型吸收剂降低化学法再生能耗 | 第19-20页 |
1.6 端氨基聚醚的合成与应用 | 第20-24页 |
1.6.1 芳香族端氨基聚醚的合成 | 第20-22页 |
1.6.2 脂肪族端氨基聚醚的合成 | 第22-24页 |
1.6.3 端氨基聚醚的应用 | 第24页 |
1.7 本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2.1 合成主要设备与药品 | 第27-28页 |
2.2 端氨基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29页 |
2.2.1 制备端氨基聚醚 | 第28页 |
2.2.2 产物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 相变温度的测定 | 第29页 |
2.4 评价的实验装置 | 第29-33页 |
2.4.1 评价的试剂与仪器 | 第30-31页 |
2.4.2 组装与调试 | 第31页 |
2.4.3 容积测定与气密性测试 | 第31-32页 |
2.4.4 实验原理与步骤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产物的表征及实验的优化 | 第35-49页 |
3.1 产物的表征 | 第35-39页 |
3.1.1 红外表征 | 第35-37页 |
3.1.2 核磁表征 | 第37-39页 |
3.2 实验的优化 | 第39-43页 |
3.2.1 缚酸剂对中间产物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起始物对中间产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核磁溶剂对最终产物表征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4 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对中间产物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热致分相 | 第43-45页 |
3.3.1 热致分相温度测定 | 第43-44页 |
3.3.2 工业级试剂探索 | 第44-45页 |
3.4 实验数据可靠性验证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端氨基聚醚吸收解吸性能的评价 | 第49-61页 |
4.1 实验合成ATPE的负载性能 | 第49-51页 |
4.2 市售ATPE的负载性能 | 第51-57页 |
4.2.1 ATPE D-230 | 第52-55页 |
4.2.2 ATPE D-400 | 第55-57页 |
4.3 合成的ATPE与市售ATPE的解吸性能对比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发表论文 | 第69-71页 |
附录B 程序部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