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1 石墨烯的发现 | 第15-16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2.3 石墨烯的性质 | 第17-20页 |
1.3 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3.1 石墨烯纳米条带简介 | 第20页 |
1.3.2 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电学性质 | 第20-21页 |
1.3.3 石墨烯纳米条带的磁学性质 | 第21-23页 |
1.3.4 石墨烯纳米条带的制备 | 第23-24页 |
1.4 碳化硅纳米条带 | 第24-28页 |
1.4.1 碳化硅纳米条带的制备 | 第24-25页 |
1.4.2 碳化硅纳米条带的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25-28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8-32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32-42页 |
2.1 引言 | 第32-33页 |
2.2 量子力学基础理论 | 第33-35页 |
2.2.1 薛定谔方程 | 第33页 |
2.2.2 Born-Oppenheimer近似 | 第33-34页 |
2.2.3 单电子近似 | 第34页 |
2.2.4 Hartree-Fock方法 | 第34-35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35-38页 |
2.3.1 Thomas-Fermi模型 | 第36页 |
2.3.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6-37页 |
2.3.3 Kohn-Sham方程 | 第37-38页 |
2.4 交换相关能量泛函 | 第38-39页 |
2.4.1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38页 |
2.4.2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38-39页 |
2.4.3 杂化密度泛函 | 第39页 |
2.5 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体系 | 第39-40页 |
2.5.1 周期性体系 | 第39页 |
2.5.2 Bloch定理 | 第39-40页 |
2.5.3 k点的设置 | 第40页 |
2.5.4 平面波基组 | 第40页 |
2.5.5 非周期性体系 | 第40页 |
2.6 本论文工作所用软件介绍 | 第40-42页 |
第3章 聚合物PVDF修饰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42-58页 |
3.1 引言 | 第42-44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3.3.1 纯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和聚合物PVDF的几何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44-46页 |
3.3.2 聚合物PVDF吸附在碳化硅纳米条带表面形成复合体系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46-51页 |
3.3.3 聚合物PVDF吸附位置对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影响 | 第51-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吸附3d过渡金属原子:有效调控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58-80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9页 |
4.3.1 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60-61页 |
4.3.2 吸附过渡金属原子的锯齿型碳化硅纳米带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61-68页 |
4.3.3 过渡金属原子吸附位点对锯齿型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的影响 | 第68-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吸附磁性超卤MnCl_3实现碳化硅纳米条带的半金属和自旋无带隙半导体性质 | 第80-96页 |
5.1 引言 | 第80-81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81-8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4页 |
5.3.1 纯的碳化硅纳米条带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82-83页 |
5.3.2 碳化硅纳米条带中心吸附MnCl_3体系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83-87页 |
5.3.3 纳米条带边缘吸附MnCl_3体系的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87-90页 |
5.3.4 不同宽度碳化硅纳米条带边缘吸附MnCl_3的几何结构、电学和磁学性质 | 第90-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4-118页 |
作者简介 | 第114-11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115-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