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物防治中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钙调磷酸酶A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 生物防治与寄生蜂第12-13页
    2 昆虫的天然免疫系统第13页
    3 昆虫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第13-15页
    4 钙调磷酸酶的功能第15-16页
    5 昆虫转录组研究进展第16-17页
    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1页
第一章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后转录组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检测第21-53页
    1 前言第2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1-28页
        2.1 供试昆虫第21-22页
        2.2 主要试剂第22页
        2.3 主要仪器第22页
        2.4 对腰带长体茧峰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转录组分析第22-25页
            2.4.1 Total RNA的提取第22-23页
            2.4.2 Oligo(dT)富集mRNA第23页
            2.4.3 片段化mRNA第23页
            2.4.4 反转录合成cDNA第23-24页
            2.4.5 上机测序第24页
            2.4.6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24-25页
        2.5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第25-28页
            2.5.1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4龄初亚洲玉米螟幼虫第25页
            2.5.2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25页
            2.5.3 总RNA质量检测第25页
            2.5.4 cDNA的合成第25-27页
            2.5.5 数据分析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49页
        3.1 原始测序数据质控第28页
        3.2 测序错误率分布检查第28-29页
        3.3 拼接转录本长度分布第29-30页
        3.4 基因功能注释第30-34页
            3.4.1 Nr注释结果第30-31页
            3.4.2 GO分类第31-32页
            3.4.3 KOG分类第32-33页
            3.4.4 KEGG分类第33-34页
        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34-35页
            3.5.1 参考序列比对第34-35页
            3.5.2 基因FPKM密度分布图第35页
        3.6 差异表达分析第35-44页
            3.6.1 样品间相关性检查第35-38页
            3.6.2 差异基因筛选第38-40页
            3.6.3 GO富集分析第40-43页
            3.6.4 对照组与寄生后处理组不同时间免疫基因比较第43-44页
        3.7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第44-49页
            3.7.1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GRP3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44-45页
            3.7.2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PAP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45-46页
            3.7.3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Serpin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6-47页
            3.7.4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PPO2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47页
            3.7.5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DDC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47-48页
            3.7.6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JHDK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4.1 腰带长体茧峰寄生后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转录组分析第49-50页
        4.2 腰带长体茧蜂茧蜂寄生后对亚洲玉米螟免疫基因的相关影响第50-51页
        4.3 转录组测序的偏好性第51-52页
        4.4 展望第52-53页
第二章 亚洲玉米螟钙调磷酸酶A亚基(Ca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第53-90页
    1 前言第5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3-68页
        2.1 供试昆虫第53页
        2.2 主要试剂第53-54页
        2.3 主要仪器第54页
        2.4 亚洲玉米螟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54-56页
            2.4.1 总RNA的提取第54页
            2.4.2 总RNA质量检测第54页
            2.4.3 生成RACE-Ready cDNA第54-56页
        2.5 Of-CaNA基因的3'RACE第56-60页
            2.5.1 引物设计第56页
            2.5.2 操作步骤第56-58页
            2.5.3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纯化第58页
            2.5.4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第58-59页
            2.5.5 连接载体转化第59页
            2.5.6 单菌落PCR检测第59页
            2.5.7 质粒DNA提取及测序第59-60页
        2.6 Of-CaNA基因结构域序列的扩增第60-61页
        2.7 Of-CaNA基因结构域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1-62页
            2.7.1 亚洲玉米螟CaNA基因结构域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第61-62页
            2.7.2 亚洲玉米螟CaN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第62页
            2.7.3 基于Of-CaNA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构建第62页
        2.8 Of-CaNA重组蛋白原核表达第62-66页
            2.8.1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Of-CaNA的构建第62-64页
            2.8.2 重组表达第64-65页
            2.8.3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第65-66页
        2.9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后CaNA基因表达的检测第66页
            2.9.1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4龄初亚洲玉米螟幼虫第66页
            2.9.2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第66页
            2.9.3 cDNA的合成第66页
        2.10 亚洲玉米螟幼虫注射CaNA-dsRNA后表达水平的检测第66-68页
            2.10.1 CaNA RNAi引物设计第66页
            2.10.2 dsRNA的制备第66-67页
            2.10.3 亚洲玉米螟幼虫dsRNA的注射、取样及Real timePCR检测第67-68页
        2.11 数据分析第6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8-86页
        3.1 Of-CaNA基因的克隆第68-70页
            3.1.1 Of-CaNA基因cDNA序列的3'RACE第68-69页
            3.1.2 Of-CaNA基因部分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验证第69页
            3.1.3 Of-CaNA基因结构域的亚克隆第69-70页
        3.2 Of-CaNA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0-78页
            3.2.1 Of-CaNA基因结构域cDNA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70-72页
            3.2.2 Of-CaNA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BlastP分析第72-74页
            3.2.3 Of-CaNA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第74-75页
            3.2.4 Of-CaNA基因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及翻译后修饰分析第75-77页
            3.2.5 Of-CaNA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卷曲螺旋、疏水性和三维结构分析第77-78页
        3.3 Of-CaNA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8-84页
            3.3.1 Of-CaNA-pET-28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8-80页
            3.3.2 pET-28a-Of-CaNA原核表达条件的筛选第80-84页
        3.4 腰带长体茧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CaNA基因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第84页
        3.5 亚洲玉米螟幼虫CaNA基因RNA干扰第84-86页
            3.5.1 特异性T7引物与模板PCR第84-85页
            3.5.2 CaNA dsRNA的制备验证第85页
            3.5.3 亚洲玉米螟幼虫CaNA基因RNA干扰后CaNA表达水平分析第85-86页
    4 讨论第86-90页
        4.1 Of-CaNA基因的结构特征分析第86-87页
        4.2 钙调磷酸酶调控昆虫免疫反应第87-88页
        4.3 亚洲玉米螟幼虫CaNA基因RNAi第88页
        4.4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农户休耕行为选择研究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叶片风致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