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相关市场界定的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相关市场界定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 2. 相关市场概述 | 第17-24页 |
| ·相关市场的含义 | 第17-18页 |
| ·相关市场的含义 | 第17-18页 |
| ·各国现行法律对相关市场的定义 | 第18页 |
| ·界定相关市场的意义 | 第18-20页 |
| ·界定相关市场的理论意义 | 第19页 |
| ·界定相关市场的实践价值 | 第19-20页 |
| ·相关市场界定理论发展沿革 | 第20-24页 |
| ·"相关市场"概念的引入 | 第20页 |
| ·"需求交叉弹性"概念的提出 | 第20-21页 |
| ·"合理的互换可能性"方法的确立 | 第21页 |
| ·"子市场"概念的引入 | 第21-22页 |
| ·"产品群"市场概念的形成 | 第22页 |
| ·次级市场概念的提出 | 第22页 |
| ·"SSNIP检验"概念的提出 | 第22-23页 |
| ·创新市场概念的提出 | 第23-24页 |
| 3. 相关市场界定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 第24-41页 |
| ·界定相关市场的经济学理论 | 第24-27页 |
| ·需求曲线——剩余需求曲线 | 第24-25页 |
| ·弹性理论 | 第25-27页 |
| ·相关市场界定的古典理论及其主要范式 | 第27-30页 |
| ·古典理论方法的范式特征 | 第27页 |
|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法 | 第27-29页 |
| ·价格关联性检验 | 第29-30页 |
| ·芝加哥学派相关市场界定的新范式---SSNIP检验法 | 第30-37页 |
| ·SSNIP检验的经济学分析 | 第30-32页 |
| ·SSNIP检验法的数学模型分析 | 第32页 |
| ·SSNIP检验法的实施及扩展 | 第32-37页 |
| ·后芝加哥学派的相关市场界定动态模型 | 第37-41页 |
| ·后芝加哥学派方法论的特征 | 第37-38页 |
| ·创新市场模型---SSNIP检验法的改进 | 第38-39页 |
| ·潜在竞争模型---SSNIP检验法的完善 | 第39-41页 |
| 4. 相关市场界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7页 |
| ·相关产品市场界定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 ·产品的物理属性及用途 | 第41页 |
| ·产品的价格 | 第41-42页 |
| ·消费者的偏好 | 第42-43页 |
| ·供给的可替代性 | 第43页 |
| ·相关地域市场界定的影响因素 | 第43-47页 |
| ·运输成本及产品特性 | 第44页 |
| ·产品价格 | 第44-45页 |
| ·消费者偏好 | 第45页 |
| ·市场进入的障碍 | 第45页 |
| ·进口因素 | 第45-46页 |
| ·政府管制的制约作用 | 第46-47页 |
| 5. 对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 ·确立相关市场界定的原则 | 第47-48页 |
| ·以经济效率为唯一目标 | 第47-48页 |
| ·以最少干预为基本原则 | 第48页 |
| ·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则 | 第48页 |
| ·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 | 第48-50页 |
| ·不断改进和完善SSNIP检验法 | 第50-51页 |
| ·SSNIP检验法运用时需考虑的特殊因素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