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非贫困县的贫困问题研究--以N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文献分析法第15页
        1.4.2 实证分析法第15-16页
        1.4.3 归纳总结法第16页
    1.5 基本概念第16-17页
第2章 非贫困县的贫困问题—以N县为例第17-26页
    2.1 非贫困县的贫困衍生—以N县为例第17-20页
        2.1.1 非贫困县的贫困概况第17-19页
        2.1.2 非贫困县的贫困特征第19-20页
    2.2 非贫困县的贫困存在问题—以N县为例第20-23页
        2.2.1 思想认识有不足第20-21页
        2.2.2 精准帮扶有差距第21页
        2.2.3 政策落实不到位第21-22页
        2.2.4 工作作风不扎实第22页
        2.2.5 工作体系不够健全第22页
        2.2.6 收入来源相对有限第22-23页
    2.3 非贫困县的贫困形成因素—以N县为例第23-26页
        2.3.1 青壮劳动力缺乏第23-24页
        2.3.2 小农意识浓厚第24页
        2.3.3 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第24-25页
        2.3.4 贫困群众综合素质不高第25-26页
第3章 非贫困县的贫困与贫困县的贫困比较第26-32页
    3.1 贫困类型的不同第26-28页
        3.1.1 贫困县的绝对贫困与非贫困县的相对贫困第26-27页
        3.1.2 贫困县的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与非贫困县的发展型贫困第27页
        3.1.3 贫困县的区域性贫困与非贫困县的结构性贫困第27-28页
    3.2 返贫率第28-30页
        3.2.1 非贫困县的返贫率第28-29页
        3.2.2 贫困县的返贫率第29-30页
    3.3 扶贫难度第30-32页
        3.3.1 非贫困县的扶贫难度第30-31页
        3.3.2 贫困县的扶贫难度第31-32页
第4章 解决非贫困县的贫困问题第32-47页
    4.1 重视非贫困县贫困问题的意义第32-34页
        4.1.1 经济意义第33页
        4.1.2 政治意义第33页
        4.1.3 社会意义第33-34页
    4.2 精准扶贫战略与非贫困县的脱贫第34-36页
        4.2.1 精准扶贫战略第34-35页
        4.2.2 非贫困县的精准脱贫需打破制度阻隔第35-36页
    4.3 非贫困县的扶贫措施第36-44页
        4.3.1 产业扶贫第36-38页
        4.3.2 教育扶贫第38-41页
        4.3.3 健康保障扶贫第41-42页
        4.3.4 社会救助扶贫第42-44页
    4.4 加强绩效考核和督查第44-47页
        4.4.1 加强扶贫绩效考核第44-45页
        4.4.2 开展扶贫专项治理第45-46页
        4.4.3 创新督查整改机制第46-47页
总结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附录第53-72页
    附录1:关于产业扶贫的问卷调查第53-57页
    附录2:N县有贫困村的乡镇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第57-66页
    附录3:N县无贫困村的乡镇、管理处和管委会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第66-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动态激励的县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与预测研究
下一篇:马铃薯主粮化视角下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