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试论行政问责主体的法律规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5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页
   ·研究动态与本题新意第12-13页
   ·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一般理论第15-26页
   ·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5-22页
     ·行政问责制度的内涵第15-18页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18-21页
     ·加强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第21-22页
   ·行政问责主体的基本分类第22-24页
     ·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第22-23页
     ·权力问责、权利问责及其他社会力量问责第23页
     ·直接问责与间接问责第23-24页
   ·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基本原则第24-26页
     ·民主性原则第24页
     ·适时性原则第24-25页
     ·合宪性与法制统一原则第25页
     ·主观符合客观的原则第25-26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第26-31页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现状分析第26-29页
     ·行政问责立法相对滞后第26-27页
     ·同体问责主体法律规定有名无实第27-28页
     ·异体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相对薄弱第28-29页
   ·完善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第29-31页
     ·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需要第29页
     ·消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需要第29-30页
     ·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第30-31页
第四章 域外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体系与借鉴第31-37页
   ·域外行政问责主体多元化的法律规制体系第31-34页
     ·议会对政府问责的法律规制第31-32页
     ·司法机关对政府监督的法律规制第32-33页
     ·行政系统内部控制的法律规制第33-34页
     ·社会公众监督问责的法律规制第34页
   ·域外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4-37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举措第37-47页
   ·构建我国问责主体的法律要求和制度要求第37-40页
     ·行政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的方法与手段第37-38页
     ·完善立法体系制定《行政问责法》第38-39页
     ·在制度设计上力求科学合理第39-40页
   ·完善同体内部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第40-42页
     ·加大政府的问责力度第40-41页
     ·提高专门机关的问责水平第41页
     ·增强中国共产党的问责能力第41-42页
   ·构建多元异体外部问责主体法律规制第42-47页
     ·权力机关积极主动问责第42-43页
     ·司法机关及时介入问责第43-44页
     ·民主党派有序参与问责第44页
     ·新闻媒体有效促进问责第44-45页
     ·人民群众自觉监督问责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书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旅游条例》的解读与完善
下一篇:论治安调解法律效力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