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理论 | 第9-17页 |
2.1 网络进口食品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9-13页 |
2.1.1 网络进口食品的概念解析 | 第9页 |
2.1.2 网络进口食品与一般进口食品的区别 | 第9-11页 |
2.1.3 网络进口食品的经营模式和相关主体 | 第11-13页 |
2.2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学理依据 | 第13-17页 |
2.2.1 公共利益论 | 第13-14页 |
2.2.2 市场失灵论 | 第14-15页 |
2.2.3 法律规范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2页 |
3.1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第17-18页 |
3.1.1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立法现状 | 第17页 |
3.1.2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 第17-18页 |
3.2 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3.2.1 基本法规范空白,相关法规欠缺 | 第18-19页 |
3.2.2 监管主体缺位,监管队伍单一、不协调 | 第19-20页 |
3.2.3 缺乏溯源体系,难以进行全程监控 | 第20页 |
3.2.4 无中文标签泛滥,规避检验检疫 | 第20-21页 |
3.2.5 事后救济机制薄弱,消费者维权难 | 第21-22页 |
第4章 国外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借鉴 | 第22-29页 |
4.1 国外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 第22-27页 |
4.1.1 欧盟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 第22-24页 |
4.1.2 美国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 第24-25页 |
4.1.3 日本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 | 第25-27页 |
4.2 国外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4.2.1 严监注册登记制度 | 第27页 |
4.2.2 加强全程监管体制 | 第27页 |
4.2.3 制定完善的法规体系 | 第27-29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 | 第29-39页 |
5.1 立法上:健全网络进口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29-30页 |
5.1.1 完善《食品安全法》等的监管内容 | 第29页 |
5.1.2 执法部门制定配套的部门法规 | 第29-30页 |
5.2 执法上:强化执法主体建设,加强执法力度 | 第30-33页 |
5.2.1 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完善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5.2.2 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创建信息共享机制 | 第31-32页 |
5.2.3 引入多方力量的参与,实现社会共治 | 第32-33页 |
5.3 技术上:提高执法技术,完善追溯机制 | 第33-36页 |
5.3.1 加强风险体系建设,切实执行HACCP机制 | 第33-34页 |
5.3.2 不断提升检疫水平,确保源头监管 | 第34-35页 |
5.3.3 落实网络销售平台信用评级体制建设,发挥互联网的功能 | 第35-36页 |
5.4 救济上:完善事后救济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第36-38页 |
5.4.1 建立一套有效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如网上调解、仲裁等 | 第36-37页 |
5.4.2 监管部门助力事后救济,提供取证上的技术支持 | 第37-38页 |
5.5 国际上:加强国际共治,积极推进建立双边、多边等共治机制 | 第38-39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