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佩珀的生态社会发展动力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8-13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页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9-11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1-12页
    (四)研究目标和创新点第12-13页
        1.研究目标第12页
        2.创新点第12-13页
一、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第13-19页
    (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第13-15页
        1.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13-14页
        2.生产力决定社会结构第14页
        3.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第14-15页
    (二)生产力的内在因素:人与自然的关系第15-16页
        1.自然要素从属于生产力第15页
        2.生产力决定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能力第15-16页
        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力的内在本质第16页
    (三)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的生态环境第16-19页
        1.人与自然是矛盾的对立面第17页
        2.人与自然相互渗透和作用第17页
        3.社会——自然为一个有机整体第17-19页
二、现实动因: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生态矛盾第19-24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动力机制第19-21页
        1.资本主义的本性第19-20页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20页
        3.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二重性第20-21页
    (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生态矛盾及引发的问题第21-24页
        1.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生态矛盾第21页
        2.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生态矛盾引发的问题第21-24页
三、理论内容:佩珀社会发展动力观的生态视角重构第24-33页
    (一)逻辑起点:佩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的生态解读第24-26页
        1.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规定了佩珀生态解读的总框架第24页
        2.物质组织变革肯定了社会变革的自然基础第24-25页
        3.人类主体地位要求构建新的环境道德观第25-26页
        4.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要求生态正义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第26页
    (二)基本要素:佩珀社会发展生态动力系统的构成第26-29页
        1.社会生产的主体因素第27页
        2.面向需要的社会生产第27-28页
        3.生产资料的共同持有第28页
        4.生态与社会公正问题第28-29页
    (三)实践旨归:佩珀从深生态学走向生态社会正义第29-33页
        1.红绿之争,质疑绿色的绿色分子第29-30页
        2.红色领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确信第30-31页
        3.红绿联盟,推动生态主义转向生态社会主义第31页
        4.社会主义,生态改善到社会正义第31-33页
四、生态发展动力观的意义与局限第33-36页
    (一)佩珀生态发展动力观的意义第33-34页
        1.启发了研究社会发展动力的生态层面第33页
        2.加大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力度第33-34页
    (二)佩珀生态发展动力观的局限第34-36页
        1.对资本主义的妥协第34页
        2.难以消弭的乌托邦纠葛第34-36页
结论与展望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1页
    (一)著作第37-38页
    (二)论文第38-41页
        1.期刊第38-39页
        2.硕博论文第39-41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济南空气质量的分析与预测
下一篇:基于聚多巴胺的磁固相萃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