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大气中糖类物质的采样分析与来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左旋葡聚糖的概述第14-15页
        1.2.1 左旋葡聚糖的理化性质第14-15页
        1.2.2 左旋葡聚糖的制备及应用第15页
    1.3 大气中左旋葡聚糖的研究进展第15-22页
        1.3.1 大气中Lev的采集方法第15-16页
        1.3.2 大气中Lev的前处理方法第16-17页
        1.3.3 大气中Lev的仪器分析方法第17-19页
        1.3.4 大气中Lev的国内外污染现状第19-21页
        1.3.5 大气中Lev的气/颗粒两相分配研究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2-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22-23页
        1.4.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二章 气、颗粒两相中Lev的采样方法比选第24-31页
    2.1 实验材料准备第24-25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材料预处理第24-25页
    2.2 颗粒相采样方法确定第25-26页
    2.3 气相采样方法对比第26-30页
        2.3.1 采样方法设计第26-27页
        2.3.2 采样方法确定第27-30页
    2.4 穿透实验第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气、颗粒两相中Lev的前处理方法比选第31-36页
    3.1 颗粒相萃取方法确定第31页
    3.2 气相萃取方法对比第31-33页
        3.2.1 超声萃取法第31-32页
        3.2.2 索氏抽提法第32页
        3.2.3 反萃取法第32-33页
    3.3 气相萃取方法初步确定第33-34页
    3.4 气相萃取方法加标回收率验证第34页
    3.5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仪器分析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36-41页
    4.1 仪器分析条件第36页
    4.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36-41页
        4.2.1 标准曲线第36-37页
        4.2.2 仪器检出限和定量限第37页
        4.2.3 方法检出限第37-38页
        4.2.4 空白实验第38-39页
        4.2.5 基质加标、重复性试验和其他干扰因素控制第39-41页
第五章 Lev快速分析方法的验证与分析第41-48页
    5.1 Lev快速分析方法第41页
    5.2 实际野外采样与方法验证第41-42页
        5.2.1 样品采集第41-42页
        5.2.2 方法验证第42页
    5.3 大气中Lev浓度分析第42-43页
        5.3.1 大气中Lev含量水平第42-43页
        5.3.2 大气中Lev含量影响因素第43页
    5.4 Lev气/颗粒两相分配研究第43-46页
        5.4.1 Lev气、颗粒两相浓度比值第43-44页
        5.4.2 Lev气/颗粒两相分配系数第44-45页
        5.4.3 Lev气/颗粒两相分配影响因素第45-46页
    5.5 小结第46-48页
第六章 PM_(2.5)中糖类物质的分布特征和指示意义第48-55页
    6.1 样品采集第48-49页
    6.2 样品分析第49页
    6.3 PM_(2.5)中糖类物质的分布特征第49-53页
        6.3.1 PM_(2.5)和总糖类物质的含量水平第49-50页
        6.3.2 总糖类物质的分布特征第50-52页
        6.3.3 不同糖类物质的指示意义第52-53页
    6.4 小结第53-55页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6-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耦合生物膜反应器中水力学条件对生物膜稳定性的影响
下一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潍坊市周边农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