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9页 |
|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 第19-33页 |
| ·水冲压发动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第19-22页 |
| ·水反应金属燃料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 第22-24页 |
| ·固体推进剂燃烧机理实验研究 | 第24-27页 |
| ·复合推进剂燃烧模型研究 | 第27-31页 |
| ·发动机燃烧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3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数值模拟方法 | 第35-50页 |
| ·引言 | 第35页 |
| ·水冲压发动机燃烧机理研究实验系统 | 第35-40页 |
| ·实验系统设计思路 | 第35-36页 |
| ·燃烧器 | 第36-38页 |
| ·气体供应系统 | 第38-39页 |
| ·测量与控制系统 | 第39-40页 |
| ·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 | 第40-43页 |
| ·实验过程 | 第40-41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43页 |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43-49页 |
| ·连续相控制方程 | 第43-45页 |
| ·离散相控制方程 | 第45-46页 |
| ·湍流模型 | 第46-47页 |
| ·气相燃烧模型 | 第47页 |
| ·水滴蒸发模型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三章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机理研究 | 第50-77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热分解特性 | 第50-52页 |
| ·60 型镁基燃料热分解基本特征 | 第50-52页 |
| ·60 型镁基燃料热分解历程 | 第52页 |
|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 | 第52-61页 |
| ·自维持燃烧基本特征 | 第53-57页 |
| ·水蒸气环境下稳态燃烧基本特征 | 第57-60页 |
| ·燃烧过程与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模型 | 第61-71页 |
| ·物理模型 | 第61-63页 |
| ·数学模型 | 第63-69页 |
| ·模型验证 | 第69-71页 |
|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特性分析 | 第71-75页 |
| ·工作压强的影响 | 第71-73页 |
| ·水蒸气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 ·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四章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机理研究 | 第77-99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热分解特性 | 第77-79页 |
| ·73 型燃料热分解基本特征 | 第77-79页 |
| ·73 型燃料热分解历程 | 第79页 |
|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 | 第79-88页 |
| ·自维持燃烧基本特征 | 第79-83页 |
| ·水蒸气环境下稳态燃烧基本特征 | 第83-87页 |
| ·燃烧过程与机理分析 | 第87-88页 |
|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模型 | 第88-93页 |
| ·物理模型 | 第88-89页 |
| ·数学模型 | 第89-91页 |
| ·模型验证 | 第91-93页 |
|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特性分析 | 第93-97页 |
| ·工作压强的影响 | 第93-94页 |
| ·水蒸气浓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 ·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95-97页 |
| ·60 型与73 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机理比较 | 第97页 |
| ·小结 | 第97-99页 |
| 第五章 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研究 | 第99-129页 |
| ·引言 | 第99页 |
| ·计算结构与边界条件 | 第99-102页 |
| ·计算结构与网格 | 第99-100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100-102页 |
| ·计算方法 | 第102页 |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102-107页 |
| ·燃面退移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07-112页 |
| ·一次进水水燃比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 第112-116页 |
| ·一次进水角度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 第116-120页 |
| ·一次进水雾化参数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 第120-127页 |
| ·一次进水雾化粒径影响研究 | 第120-124页 |
| ·一次进水喷射速度影响研究 | 第124-127页 |
| ·小结 | 第127-12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5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29-133页 |
| ·工作总结 | 第129-132页 |
| ·创新点 | 第132-133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3-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5-146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