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

基于TRNSYS对北京市某地源热泵系统的仿真模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系统运行特性研究第10-12页
        1.2.2 热失衡的研究第12-13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TRNSYS各部件数学模型第16-26页
    2.1 TRNSYS简介第16-17页
    2.2 地埋管换热理论第17-24页
        2.2.1 换热分析第17-18页
        2.2.2 数值计算第18-24页
    2.3 建筑负荷计算理论第24页
    2.4 热泵机组数学理论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北京市地下原始温度的分析第26-33页
    3.1 浅层地热能分布及特性第26-27页
    3.2 地下原始温度的分析第27-32页
        3.2.1 理论计算第27-31页
        3.2.2 原始地温实测数据第31-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建筑逐时负荷的计算第33-44页
    4.1 建筑模型的建立第33-37页
        4.1.1 TRNBuid的简介第33-34页
        4.1.2 工程概况第34-35页
        4.1.3 室内参数及空调运行的设置第35-37页
    4.2 负荷计算模型的构建第37-43页
        4.2.1 模型气象资料第37-38页
        4.2.2 逐时负荷的模拟第38-43页
    4.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5章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模拟第44-58页
    5.1 地源热泵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4-49页
        5.1.1 主要模块第44-46页
        5.1.2 模型的构建第46-47页
        5.1.3 模型的验证第47-49页
    5.2 热泵机组流量的优化第49-56页
        5.2.1 实际参数第49页
        5.2.2 流量的优化设计第49-52页
        5.2.3 对比分析第52-54页
        5.2.4 地下平均温度的预测第54-56页
    5.3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结论第58页
    6.2 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附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地埋管群热渗耦合下地温场的三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