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0页 |
一、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一般性理论 | 第10-16页 |
(一)内部行政行为概述 | 第10-12页 |
1.内部行政行为的含义 | 第10页 |
2.内部行政行为的分类 | 第10-11页 |
3.外部行政行为 | 第11页 |
4.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的界定标准 | 第11-12页 |
(二)内部行政行为外化类型 | 第12-16页 |
二、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分析 | 第16-19页 |
(一)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二)内部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可行性 | 第17-19页 |
三、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之立法现状 | 第19-23页 |
(一)国内立法现状 | 第19-20页 |
(二)国外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1.不同法系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2.国外立法之经验借鉴 | 第22-23页 |
四、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焦点问题分析 | 第23-29页 |
(一)确定标准 | 第23-24页 |
1.实际影响标准 | 第23页 |
2.正当性 | 第23-24页 |
3.终局性 | 第24页 |
(二)举证责任分配 | 第24-25页 |
(三)司法审查依据 | 第25-27页 |
1.一般审查标准 | 第25-26页 |
2.特殊审查标准 | 第26-27页 |
(四)当事人的认定 | 第27-29页 |
1.原告的认定 | 第27-28页 |
2.被告的认定 | 第28-29页 |
五、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之实现路径 | 第29-32页 |
(一)确定内部行政行为可诉性的范围 | 第29-30页 |
1.人事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 | 第29页 |
2.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 | 第29-30页 |
(二)明确穷尽内部救济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三)完善相关立法内容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