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6页 |
1.1 1,2,3-三唑物质合成路径的研究及三唑类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 第12-27页 |
1.1.1 1,2,3-三唑物质的合成路径研究 | 第13-21页 |
1.1.1.1 叠氮-炔烃(烯烃)的Huisgen反应; | 第14-19页 |
1.1.1.2 非“叠氮-炔烃(烯烃)”反应的环加成反应 | 第19-21页 |
1.1.2 关于含三唑基的化合物作为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1.1.2.1 1,2,3-三唑物质对某些阳离子的识别 | 第21-25页 |
1.1.2.2 1,2,3-三唑物质对某些阴离子的识别 | 第25-26页 |
1.1.2.3 1,2,3-三唑物质对某些分子的识别 | 第26-27页 |
1.2 手性亚砜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27-36页 |
1.2.1 改良的Sharpless催化体系 | 第28-29页 |
1.2.1.1 Kagan催化体系 | 第28页 |
1.2.1.2 Modena催化体系 | 第28页 |
1.2.1.3 改良Kagan体系 | 第28-29页 |
1.2.2 C2-对称手性配体-钛催化体系 | 第29-31页 |
1.2.2.1 以BINOL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配体-钛催化体系 | 第29-30页 |
1.2.2.2 以具有双手性中心的二醇为手性配体-钛催化体系 | 第30-31页 |
1.2.3 C3-对称手性配体-金属催化体系 | 第31-32页 |
1.2.3.1 手性氨基三醇-钛Ti(Ⅳ)催化体系 | 第31页 |
1.2.3.2 手性氨基三醇-锆Zr(Ⅳ)催化体系 | 第31-32页 |
1.2.4 手性卟啉-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页 |
1.2.4.1 手性卟啉-铁Fe(Ⅲ)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页 |
1.2.4.2 手性卟啉-锰Mn(Ⅲ)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页 |
1.2.5 手性salen(salan、salalen)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34页 |
1.2.5.1 手性salen(salan)-钛Ti(Ⅳ)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2-33页 |
1.2.5.2 手性salen-锰Mn(Ⅲ)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3页 |
1.2.5.3 手性salanlen-铝Al(Ⅲ)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3-34页 |
1.2.5.4 其他salen(salan)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4页 |
1.2.6 手性Schiff碱-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4-36页 |
1.2.6.1 手性Schiff碱-钒V(Ⅳ)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4-35页 |
1.2.6.2 手性Schiff碱-铁Fe(Ⅲ)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5页 |
1.2.6.3 手性Schiff碱-钛Ti(Ⅳ)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5页 |
1.2.6.4 手性Schiff碱-铜Cu(Ⅱ)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5-36页 |
1.2.7 其他金属络合物催化体系 | 第36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36-3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7-46页 |
第二章 含二茂铁基的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Cu~(2+),Pb~(2+)离子的识别 | 第46-72页 |
2.1 引言 | 第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46-47页 |
2.2.2 实验试剂及反应原料 | 第47-49页 |
2.2.3 含二茂铁基的1,2,3-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49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64页 |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9-51页 |
2.3.2 底物的拓展 | 第51-53页 |
2.3.3 含二茂铁基的1,2,3-三唑类化学传感器对Cu2+和Pb2+离子的识别表征 | 第53-64页 |
2.3.3.1 配体作为化学传感器的测试方法 | 第53-54页 |
2.3.3.2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配体3b,3j和3t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 | 第54-58页 |
2.3.3.3 通过电化学信号检测配体3b,3j和3t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58-61页 |
2.3.3.4 配体3b与Cu2+,Pb2+离子的1HNMR滴定实验 | 第61-64页 |
2.4 产物结构表征 | 第64-70页 |
2.4.1 单晶结构表征 | 第64页 |
2.4.2 核磁数据 | 第64-7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2.5.1 I_2/AIBN体系合成含二茂铁基的1,2,3-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底物拓展 | 第70页 |
2.5.2 三种含二茂铁基的1,2,3-三唑类化学探针对Cu2+和Pb2+的识别 | 第70-7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三章 含二茂铁基手性亚砜的合成及表征 | 第72-87页 |
3.1 引言 | 第7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2-76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表征手段 | 第72-73页 |
3.2.2 实验试剂及反应原料 | 第73-75页 |
3.2.3 手性亚砜的合成研究 | 第75-7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2页 |
3.3.1 合成手性亚砜的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6-80页 |
3.3.2 手性亚砜底物的拓展 | 第80-82页 |
3.4 产物结构表征 | 第82-85页 |
3.4.1 单晶结构表征 | 第82页 |
3.4.2 核磁数据 | 第82-8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