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农林废弃物优选及其吸附地表水中Cu(Ⅱ)、硝基苯的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污染概况第11-12页
    1.2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第12-14页
        1.2.1 典型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第12-13页
        1.2.2 重金属污染物Cu(Ⅱ)的污染特点第13页
        1.2.3 有机污染物硝基苯的污染特点第13-14页
    1.3 Cu(Ⅱ)、硝基苯处理方法综述第14-15页
        1.3.1 Cu(Ⅱ)污染去除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硝基苯污染去除研究现状第15页
    1.4 农林废弃物去除地表水中Cu(Ⅱ)、硝基苯的可行性研究第15-19页
        1.4.1 农林废弃物的特性第15-16页
        1.4.2 农林废弃物吸附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3 技术特点分析第18-19页
        1.4.4 农林废弃物处理Cu(Ⅱ)、硝基苯的可行性第1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5.1 课题目标第19页
        1.5.2 课题意义第19-20页
    1.6 研究内容与可行性分析第20-21页
        1.6.1 研究内容第20页
        1.6.2 可行性分析第20-21页
    1.7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2-24页
        2.1.1 农林废弃物原材料第22-23页
        2.1.2 吸附材料的预处理第23页
        2.1.3 实验药品与使用仪器第23-24页
    2.2 标准方法的建立第24-25页
        2.2.1 Cu(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第24-25页
        2.2.2 硝基苯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测定第25页
    2.3 吸附材料特性表征第25-27页
        2.3.1 吸附材料粒径第25-26页
        2.3.2 吸附材料表面酸碱官能团第26页
        2.3.3 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第26页
        2.3.4 吸附材料扫描电镜观测第26-27页
    2.4 农林废弃物吸附材料改性第27-28页
        2.4.1 改性方法综述第27页
        2.4.2 改性实验第27-28页
    2.5 Cu(Ⅱ)、硝基苯的吸附试验第28-29页
        2.5.1 最优吸附材料筛选第28-29页
        2.5.2 实验条件对最优材料吸附污染物的影响第29页
    2.6 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研究第29-31页
        2.6.1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29-31页
        2.6.2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1页
    2.7 数据分析第31-32页
第3章 农林废弃物吸附效能研究及材料筛选第32-44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农林废弃物材料特性表征第32-35页
        3.2.1 农林废弃物材料的外观形态第32页
        3.2.2 农林废弃物材料的表面酸碱官能团第32-33页
        3.2.3 农林废弃物材料的扫描电镜检测第33-35页
        3.2.4 农林废弃物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孔隙度第35页
    3.3 农林废弃物材料对Cu(Ⅱ)的吸附研究第35-38页
        3.3.1 锯末、松针、松皮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36页
        3.3.2 麦麸、稻壳、麦秆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36-37页
        3.3.3 玉米秸秆、玉米芯、椰壳、核桃壳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37-38页
    3.4 农林废弃物材料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研究第38-40页
        3.4.1 锯末、松针、松树皮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38-39页
        3.4.2 麦麸、稻壳、麦秆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39-40页
        3.4.3 玉米秸秆、玉米芯、椰壳、核桃壳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40页
    3.5 吸附效能比较和改性材料筛选第40-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改性废弃物的吸附效能研究及最优材料筛选第44-55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改性吸附材料特性表征第44-47页
        4.2.1 改性材料的外观形态分析第44页
        4.2.2 改性材料表面官能团分析第44-45页
        4.2.3 改性材料的扫描电镜分析第45-46页
        4.2.4 改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第46-47页
    4.3 改性材料对Cu(Ⅱ)的吸附效能研究第47-49页
        4.3.1 改性椰壳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47-48页
        4.3.2 改性锯末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48页
        4.3.3 改性稻壳对Cu(Ⅱ)的吸附效能第48-49页
    4.4 改性材料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研究第49-51页
        4.4.1 改性椰壳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49-50页
        4.4.2 改性锯末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50-51页
        4.4.3 改性稻壳对硝基苯的吸附效能第51页
    4.5 改性材料吸附效能评价与最优材料筛选第51-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5章 优选吸附材料对Cu(Ⅱ)和硝基苯的吸附研究第55-68页
    5.1 引言第55页
    5.2 吸附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5-62页
        5.2.1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5-56页
        5.2.2 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6-58页
        5.2.3 吸附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8-59页
        5.2.4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59-60页
        5.2.5 水力混合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60-62页
    5.3 最佳吸附条件研究第62-63页
    5.4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3页
    5.5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63-66页
    5.6 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展望第66-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18O49)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电沉积法制备铂/石墨烯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