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2.1 国外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第12页 |
1.2.2 国内滨河绿地植物景观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3 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3-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7页 |
2 城市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17-2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城市河流 | 第17页 |
2.1.2 城市滨河绿地 | 第17-18页 |
2.1.3 植物景观 | 第18页 |
2.1.4 植物景观设计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生态学理论 | 第19页 |
2.2.2 园林美学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人本理论 | 第20页 |
2.3 相关原则 | 第20-29页 |
2.3.1 生态性与科普性原则 | 第20-21页 |
2.3.2 整体性与地域性原则 | 第21-22页 |
2.3.3 艺术性设计原则 | 第22-26页 |
2.3.4 功能性设计原则 | 第26-29页 |
3 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案例分析 | 第29-73页 |
3.1 延安市延河河道绿地植物景观解析 | 第30-41页 |
3.1.1 延河师范路路段滨河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 第31-36页 |
3.1.2 延河东滨路路段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解析 | 第36-38页 |
3.1.3 延安南川河南滨路路段滨河绿地植物解析 | 第38-40页 |
3.1.4 小结 | 第40-41页 |
3.2 绥德县无定河河道绿地植物景观解析 | 第41-45页 |
3.2.1 绥德县无定河河道绿地植物种类及季相特征 | 第42-43页 |
3.2.2 无定河河道的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 第43-44页 |
3.2.3 小结 | 第44-45页 |
3.3 榆溪榆溪滨河公园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解析 | 第45-69页 |
3.3.1 榆溪城市与背景分析 | 第45-46页 |
3.3.2 地域自然特征 | 第46-47页 |
3.3.3 榆溪滨河公园景观结构 | 第47-52页 |
3.3.4 榆溪滨河公园植物景观分析 | 第52-66页 |
3.3.5 小结 | 第66-69页 |
3.4 小结 | 第69-73页 |
3.4.1 植物配置特点 | 第69页 |
3.4.2 植物配置模式 | 第69-73页 |
4 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3-77页 |
4.1 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 第73-74页 |
4.1.1 植物生长的生态坏境遭到破坏 | 第73页 |
4.1.2 河岸绿化只停留在表面上 | 第73页 |
4.1.3 植物配置存在不合理 | 第73-74页 |
4.1.4 滨水植物景观缺乏 | 第74页 |
4.2 陕北地区滨河绿地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 第74-77页 |
4.2.1 高效利用滨河绿地水资源,争取效益最大化 | 第74页 |
4.2.2 多样化配置滨河绿地植物,突出功能实用性 | 第74-75页 |
4.2.3 滨河绿地植物的配置重视生态性 | 第75页 |
4.2.4 植物设计与陕北寒冷天气的有机融合 | 第75-77页 |
5 实例分析——绥德无定河滨河绿地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 第77-82页 |
5.1 概述 | 第77页 |
5.2 改造分析 | 第77-78页 |
5.2.1 设计定位 | 第77页 |
5.2.2 指导思想 | 第77页 |
5.2.3 设计原则 | 第77页 |
5.2.4 种植设计 | 第77-78页 |
5.3 设计内容 | 第78-82页 |
5.3.1 设计构思 | 第78页 |
5.3.2 景观设计图纸表现 | 第78-82页 |
6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图名目录 | 第88-92页 |
图表目录 | 第92-94页 |
附表 | 第94-98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