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沥青路面结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季冻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模式研究 | 第15-22页 |
2.1 沥青路面结构使用过程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 | 第15-18页 |
2.1.1 裂缝问题 | 第15-16页 |
2.1.2 冻融问题 | 第16-17页 |
2.1.3 地形问题 | 第17页 |
2.1.4 渠化交通问题 | 第17-18页 |
2.2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模式及原因 | 第18-21页 |
2.2.1 车辙破坏 | 第18-20页 |
2.2.2 裂缝类破坏 | 第20页 |
2.2.3 水损害问题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季冻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组合 | 第22-29页 |
3.1 半刚性基层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3.1.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概述 | 第22-23页 |
3.1.2 半刚性基层优缺点分析 | 第23-25页 |
3.2 柔性基层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3.2.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概述 | 第25页 |
3.2.2 柔性基层优缺点的分析 | 第25-26页 |
3.3 季冻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优化组合 | 第26-28页 |
3.3.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组合原则 | 第26页 |
3.3.2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组合形式 | 第26-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29-50页 |
4.1 力学模型的选取与材料参数确定 | 第29-31页 |
4.1.1 设计指标体系 | 第29页 |
4.1.2 代表性路面结构选取 | 第29-30页 |
4.1.3 基本力学模型 | 第30-31页 |
4.1.4 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31页 |
4.2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4.3 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简化体系力学响应及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33-40页 |
4.3.1 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因素水平的的确定 | 第33-34页 |
4.3.2 正交分析方案设计及结果计算 | 第34-36页 |
4.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40页 |
4.4 组合式基层路面结构简化体系力学响应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40-48页 |
4.4.1 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因素水平的的确定 | 第40页 |
4.4.2 正交分析方案设计及结果计算 | 第40-43页 |
4.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季冻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合理厚度研究 | 第50-86页 |
5.1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合理厚度分析 | 第50-63页 |
5.1.1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51-54页 |
5.1.2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沥青层底拉应变的影响 | 第54-57页 |
5.1.3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土基顶面压应变的影响 | 第57-59页 |
5.1.4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级配碎石层内应力比的影响 | 第59-62页 |
5.1.5 小结 | 第62-63页 |
5.2 组合式基层简化体系合理厚度分析 | 第63-84页 |
5.2.1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63-67页 |
5.2.2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沥青层底拉应变的影响 | 第67-71页 |
5.2.3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影响 | 第71-75页 |
5.2.4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土基顶面压应变的影响 | 第75-79页 |
5.2.5 结构层厚度变化对级配碎石层内应力比的影响 | 第79-83页 |
5.2.6 小结 | 第83-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六章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路结构推荐及土基处理措施 | 第86-104页 |
6.1 试验路结构推荐 | 第86-95页 |
6.1.1 拟定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 第87-91页 |
6.1.2 拟定结构的全寿命经济成本分析 | 第91-94页 |
6.1.3 试验路结构确定 | 第94-95页 |
6.2 土基处理措施 | 第95-103页 |
6.2.1 原材料技术性质 | 第96-97页 |
6.2.2 对山砂的处理思路 | 第97-99页 |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99-102页 |
6.2.4 土基处理措施建议 | 第102-10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105页 |
2. 建议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