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2页 |
1.1 磷杂环戊二烯合成方法研究概况 | 第8-14页 |
1.2 磷杂环戊二烯阴离子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课题引入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第二章:通过开环的底物探索一种新的磷杂环戊二烯阴离子合成方法 | 第22-56页 |
2.1 反应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1.1 产物的分离提纯与结构鉴定 | 第23页 |
2.1.2 反应条件优化 | 第23-24页 |
2.2 反应底物扩展 | 第24-26页 |
2.3 磷杂环戊二烯阴离子及磷杂环二烯衍生物的合成 | 第26-28页 |
2.4 含磷硅梯形稠环及吲哚并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合成 | 第28-31页 |
2.5 DFT计算验证反应机理 | 第31-32页 |
2.6 部分化合物的光学性质测试 | 第32-34页 |
2.7 小结与展望 | 第34-35页 |
2.8 实验部分 | 第35-54页 |
2.8.1 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2.8.2 化合物 1i的合成 | 第35-36页 |
2.8.3 化合物3的合成 | 第36页 |
2.8.4 化合物12的合成 | 第36-37页 |
2.8.5 化合物的表征 | 第37-47页 |
2.8.6 化合物 11b单晶结构及其各项参数 | 第47-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磷叶立德与分子内炔烃环加成初步探索 | 第56-77页 |
3.1 磷叶立德的研究进展 | 第56-58页 |
3.2 课题引入 | 第58页 |
3.3 反应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3.4 反应的扩展 | 第59-60页 |
3.5 反应机理的探究 | 第60-61页 |
3.6 小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3.7 实验部分 | 第62-75页 |
3.7.1 仪器和试剂 | 第62页 |
3.7.2 化合物 20a-f的合成方法 | 第62-63页 |
3.7.3 化合物 34c的合成方法 | 第63页 |
3.7.4 化合物 34d的合成方法 | 第63-64页 |
3.7.5 化合物 37g的合成方法 | 第64页 |
3.7.6 部分化合物的表征数据 | 第64-68页 |
3.7.7 化合物 39a的各项参数 | 第68-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个人简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