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对筒形件强力旋压过程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旋压工艺概况 | 第10-13页 |
1.2.1 旋压工艺介绍 | 第10-11页 |
1.2.2 旋压工艺分类及特点 | 第11-13页 |
1.3 强力旋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15页 |
1.4.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筒形件旋压成形摩擦机理 | 第17-32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塑性成形中的流动与变形规律 | 第17-19页 |
2.2.1 塑性流动规律 | 第17页 |
2.2.2 体积不变定律 | 第17-18页 |
2.2.3 塑性变形中的摩擦 | 第18-19页 |
2.3 筒形件成形机理 | 第19-31页 |
2.3.1 主体运动 | 第19页 |
2.3.2 材料流动机理 | 第19-22页 |
2.3.3 工件与旋轮的接触 | 第22-23页 |
2.3.4 变形力的计算 | 第23-27页 |
2.3.5 受力分析 | 第27-28页 |
2.3.6 应力应变 | 第28-29页 |
2.3.7 变形与摩擦 | 第29-30页 |
2.3.8 摩擦模型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筒形件强力旋压模型的建立 | 第32-4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塑性成形数值模拟 | 第32-33页 |
3.2.1 塑性成形与有限元 | 第32-33页 |
3.2.2 软件的选择 | 第33页 |
3.3 旋压方案的确定 | 第33-35页 |
3.3.1 旋压方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3.3.2 旋轮及其配置方式的选择 | 第34页 |
3.3.3 模型假设 | 第34-35页 |
3.4 旋压参数的确定 | 第35-38页 |
3.4.1 毛坯参数 | 第35页 |
3.4.2 芯模参数 | 第35-36页 |
3.4.3 旋轮参数 | 第36-37页 |
3.4.4 进给比 | 第37页 |
3.4.5 主轴转速 | 第37页 |
3.4.6 减薄率 | 第37-38页 |
3.5 旋压模型的建立 | 第38-41页 |
3.5.1 三维模型建立 | 第38页 |
3.5.2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8-39页 |
3.5.3 定义分析步 | 第39页 |
3.5.4 定义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3.5.5 定义接触 | 第40页 |
3.5.6 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3.6 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41-42页 |
3.6.1 质量放大系数验证 | 第41页 |
3.6.2 实验验证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摩擦对筒形件旋压过程影响研究 | 第43-63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无摩擦状态下最优参数组合的确定 | 第43-52页 |
4.2.1 旋压方案确定 | 第43页 |
4.2.2 成形质量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4.2.3 应力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2.4 应变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4.2.5 壁厚变化分析 | 第50页 |
4.2.6 扩径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4.2.7 最优参数确定 | 第51-52页 |
4.3 摩擦对筒形件旋压过程的影响研究 | 第52-61页 |
4.3.1 模型修正 | 第52页 |
4.3.2 旋压方案确定 | 第52-53页 |
4.3.3 成形质量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4.3.4 摩擦对应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5 摩擦对应变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6 摩擦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7 摩擦对壁厚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8 摩擦对扩径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