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风电场综合效益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3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3.4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页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难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6页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风力发电概况 | 第17-24页 |
2.1 我国风能资源储量及分析 | 第17-18页 |
2.2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第18-19页 |
2.3 我国各地风力发展状况 | 第19-20页 |
2.4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2.5 所调研风电项目概况 | 第21-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张北风电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构建 | 第24-35页 |
3.1 张北风电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24-28页 |
3.1.1 张北风电场的投资控制评价指标 | 第24-26页 |
3.1.2 张北风电场的财务效益评价指标 | 第26-28页 |
3.1.3 张北风电场持续性评价指标 | 第28页 |
3.2 张北风电场环境效益评价指标 | 第28-33页 |
3.2.1 张北风电场的电能替代以及节水节能作用 | 第29页 |
3.2.2 张北风电场自然资源利用效率 | 第29-30页 |
3.2.3 张北风电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30-33页 |
3.3 张北风电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风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常用方法 | 第35-46页 |
4.1 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35-44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5-40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0-41页 |
4.1.3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41-42页 |
4.1.4 主成分分析法 | 第42页 |
4.1.5 德菲尔法 | 第42-43页 |
4.1.6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43-44页 |
4.2 各方法的优劣对比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张北风电场综合效益评价 | 第46-58页 |
5.1 张北风电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46-48页 |
5.1.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第46页 |
5.1.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 | 第46-48页 |
5.2 张北风电场综合效益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 第48-56页 |
5.2.1 指标权重确定 | 第48-53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3-56页 |
5.3 张北风电场综合评价结论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