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8-20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2.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2.3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6页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研究创新点与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6-27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页 |
1.4.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碳足迹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27-39页 |
2.1 碳足迹相关研究 | 第27-32页 |
2.1.1 碳足迹的内涵与理论 | 第27-28页 |
2.1.2 碳足迹的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2.1.3 碳足迹的不同尺度研究 | 第29-31页 |
2.1.4 碳足迹的不同内容研究 | 第31-32页 |
2.2 产业结构相关研究 | 第32-35页 |
2.2.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 第33-34页 |
2.2.2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 | 第34-35页 |
2.3 产业发展与碳足迹的关系研究 | 第35-37页 |
2.3.1 能源消费与碳足迹的关系 | 第35-36页 |
2.3.2 产业结构与碳足迹的关系 | 第36-37页 |
2.4 研究综述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新疆产业结构时空变化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 第39-57页 |
3.1 新疆产业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 第39-44页 |
3.1.1 产业结构发展时间变化 | 第39-41页 |
3.1.2 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 第41-44页 |
3.2 新疆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44-48页 |
3.2.1 三次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 第45-46页 |
3.2.2 经济增长对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影响分析 | 第46-48页 |
3.3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空间差异分析 | 第48-52页 |
3.3.1 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49-50页 |
3.3.2 新疆产业结构空间差异 | 第50-52页 |
3.4 新疆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 | 第52-55页 |
3.4.1 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 第52-53页 |
3.4.2 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 第53-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新疆能源消费的碳平衡分析 | 第57-74页 |
4.1 新疆能源消费分析 | 第57-64页 |
4.1.1 能源消费量与消费结构分析 | 第57-60页 |
4.1.2 能源消费经济效益分析 | 第60-62页 |
4.1.3 主要产业能源消费现状 | 第62-64页 |
4.2 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碳固定 | 第64-71页 |
4.2.1 系统边界与数据来源 | 第64-65页 |
4.2.2 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 | 第65-66页 |
4.2.3 新疆10种植被类型碳固定分析 | 第66-71页 |
4.3 新疆碳平衡分析 | 第71-73页 |
4.4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基于碳足迹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空间差异评价 | 第74-94页 |
5.1 能源碳足迹计算模型 | 第74-76页 |
5.1.1 碳汇法模型 | 第74-75页 |
5.1.2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改进模型 | 第75页 |
5.1.3 基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改进模型 | 第75-76页 |
5.2 碳足迹测度分析 | 第76-82页 |
5.2.1 能源消费碳足迹测度 | 第76-78页 |
5.2.2 主要产业碳足迹测度 | 第78-80页 |
5.2.3 碳足迹空间差异 | 第80-82页 |
5.3 碳足迹影响要素评价 | 第82-91页 |
5.3.1 生产总值与碳足迹关联度分析 | 第82-87页 |
5.3.2 碳足迹生态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89页 |
5.3.3 经济增长与碳足迹变化关系 | 第89-91页 |
5.4 小结 | 第91-94页 |
第六章 新疆产业结构发展碳足迹多情景预测 | 第94-104页 |
6.1 情景设计与分析 | 第94-95页 |
6.2 情景描述 | 第95-99页 |
6.2.1 人口发展情景分析 | 第96-97页 |
6.2.2 经济水平情景分析 | 第97页 |
6.2.3 能耗强度情景分析 | 第97-98页 |
6.2.4 能源结构情景分析 | 第98-99页 |
6.3 能源消费和碳足迹情景模型模拟分析结果 | 第99-102页 |
6.3.1 能源消费情景分析 | 第99-101页 |
6.3.2 碳足迹强度情景分析 | 第101-102页 |
6.3.3 碳足迹情景分析 | 第102页 |
6.4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新疆产业结构优化及碳减排对策 | 第104-113页 |
7.1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 第104-108页 |
7.1.1 产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 | 第104-106页 |
7.1.2 产业结构优化结果 | 第106-107页 |
7.1.3 产业结构优化顺序 | 第107-108页 |
7.2 基于低碳模式的区域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108-112页 |
7.2.1 培育低碳产业,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 | 第108-109页 |
7.2.2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开发应用 | 第109-110页 |
7.2.3 强化建筑节能,提升绿色建筑发展 | 第110-111页 |
7.2.4 发展绿色交通,引导鼓励低碳出行 | 第111页 |
7.2.5 碳金融机制设计与法律保障体系 | 第111-112页 |
7.3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13-116页 |
8.1.1 新疆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各地州产业发展不均衡 | 第113-114页 |
8.1.2 新疆能源消费增快,但仍存在生态盈余 | 第114页 |
8.1.3 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但生态压力远小于沿海地区 | 第114-115页 |
8.1.4 能源消费总量2035-2045年达峰值,碳足迹2040-2045年达峰值 | 第115页 |
8.1.5 产业结构优化与碳减排对策 | 第115-116页 |
8.2 不足与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个人发表文章及参与项目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