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强化传热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基于固体自身运动的单向流固耦合强化传热 | 第8-10页 |
1.2.2 流体激励作用下的双向流固耦合研究 | 第10-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流固耦合的理论模型 | 第15-25页 |
2.1 流固耦合概述 | 第15页 |
2.2 模型的控制方程 | 第15-18页 |
2.2.1 流体控制方程 | 第16页 |
2.2.2 固体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2.2.3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 | 第17页 |
2.2.4 莫里森方程 | 第17页 |
2.2.5 模态分析 | 第17-18页 |
2.3 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的实现 | 第18-21页 |
2.3.1 直接方法(又称monolithic approach) | 第19页 |
2.3.2 分离方法(partitioned approach) | 第19-20页 |
2.3.3 单向流固耦合 | 第20-21页 |
2.3.4 双向流固耦合 | 第21页 |
2.4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流固耦合分析 | 第21-24页 |
2.4.1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流程 | 第21-22页 |
2.4.2 System coupling | 第22-23页 |
2.4.3 耦合界面网格技术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基于双向热流固多场耦合强化传热机理数值模拟 | 第25-54页 |
3.1 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 | 第25-26页 |
3.2 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3.3 流体域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27-37页 |
3.4 薄板的模态分析 | 第37-39页 |
3.5 双向流固耦合作用的强化传热的机理研究 | 第39-51页 |
3.5.1 薄板摆动幅度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2 薄板摆动幅度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43页 |
3.5.3 薄板摆动频率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43-47页 |
3.5.4 薄板摆动频率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47页 |
3.5.5 流体的脉动幅度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47-51页 |
3.5.6 流速脉动幅度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第4章 基于固体运动作用下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7页 |
4.1 固体运动的物理模型 | 第54-55页 |
4.2 薄板摆动作用下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 | 第55-61页 |
4.2.1 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模型 | 第55-56页 |
4.2.2 边界条件 | 第56页 |
4.2.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6-61页 |
4.3 薄板摆动作用下强化传热的机理研究 | 第61-66页 |
4.3.1 薄板摆动幅度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 薄板摆动幅度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64页 |
4.3.3 薄板摆动频率对强化传热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4 薄板摆动频率强化传热的机理分析 | 第66页 |
4.4 薄板平移运动作用下强化传热的数值模拟 | 第66-74页 |
4.4.1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66-67页 |
4.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7-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7-80页 |
5.2 本文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