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概论 | 第11-12页 |
1.2 废铅蓄电池的回收 | 第12-16页 |
1.2.1 废铅蓄电池的组成 | 第12页 |
1.2.2 废铅蓄电池破碎分选预处理 | 第12-13页 |
1.2.3 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预处理 | 第13-14页 |
1.2.4 废铅蓄电池铅膏的回收技术 | 第14-16页 |
1.3 硫酸钠回收技术 | 第16-20页 |
1.3.1 硫酸钠物化性质及用途 | 第16-17页 |
1.3.2 天然资源法 | 第17-18页 |
1.3.3 化工副产法 | 第18-20页 |
1.4 铅膏预脱硫母液重金属处理研究进展以及溶析结晶的机理和应用 | 第20-23页 |
1.4.1 硫酸钠溶液重金属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1.4.2 溶析结晶的机理和应用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乙醇溶析结晶法从模拟的铅膏预脱硫母液中回收硫酸钠实验研究 | 第25-31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装置流程 | 第26页 |
2.3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26-27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0页 |
2.4.1 乙醇加入量对硫酸钠结晶析出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2 结晶时间对硫酸钠结晶析出的影响 | 第28页 |
2.4.3 硫酸钠质量浓度对硫酸钠结晶析出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4 铅膏预脱硫母液中硫酸钠晶体析出实验 | 第29-30页 |
2.5 产品品质 | 第30页 |
2.5.1 产品种类 | 第30页 |
2.5.2 产品纯度 | 第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活性炭静态吸附模拟的铅膏预脱硫母液中的重金属试验研究 | 第31-53页 |
3.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2 影响因素的确定以及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3 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35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52页 |
3.4.1 吸附时间对Pb~(2+)去除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2 吸附时间对Cu~(2+)去除的影响 | 第36页 |
3.4.3 吸附时间对Cd~(2+)去除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4 吸附时间对三种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5 p H值对Pb~(2+)去除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6 p H值对Cu~(2+)去除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7 p H值对Cd~(2+)去除的影响 | 第40-42页 |
3.4.8 p H值对三种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 第42页 |
3.4.9 温度对Pb~(2+)去除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10 温度对Cu~(2+)去除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11 温度对Cd~(2+)去除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12 温度对三种重金属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13 活性炭添加量对Pb~(2+)去除的影响 | 第46页 |
3.4.14 活性炭添加量对Cu~(2+)去除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15 活性炭添加量对Cd~(2+)去除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16 活性炭添加量对三种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17 Pb~(2+)初始浓度对Pb~(2+)去除的影响 | 第49页 |
3.4.18 Cu~(2+)初始浓度对Cu~(2+)去除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19 Cd~(2+)初始浓度对Cd~(2+)去除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0 三种重金属的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21 铅膏预脱硫母液重金属净化 | 第52页 |
3.5 产品质量 | 第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活性炭固定床对模拟的铅膏预脱硫母液重金属吸附的实验研究 | 第53-66页 |
4.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3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4.1.2 主要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53页 |
4.2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53-54页 |
4.3 实验影响因素的确定以及检测方法 | 第54-55页 |
4.3.1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54-55页 |
4.3.2 检测方法 | 第55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4.4.1 活性炭固定床床层高度对活性炭床吸附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2 活性炭固定床床层高度对活性炭床吸附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6页 |
4.4.3 活性炭固定床床层高度对活性炭床吸附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4 流速对活性炭床吸附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5 流速对活性炭床吸附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6 流速对活性炭床吸附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7 Pb~(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吸附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8 Cu~(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吸附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9 Cd~(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吸附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10 三种重金属透过曲线的比较 | 第63-64页 |
4.4.11 铅膏预脱硫母液活性炭床实验 | 第64-65页 |
4.5 产品质量 | 第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固定床+树脂组合工艺吸附铅膏预脱硫母液中重金属实验研究 | 第66-79页 |
5.1 主要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66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5.1.2 主要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66页 |
5.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66-67页 |
5.3 影响因素的确定以及实验检测方法 | 第67-68页 |
5.3.1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67-68页 |
5.3.2 检测方法 | 第68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7页 |
5.4.1 床层高度对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2 床层高度对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3 床层高度对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0页 |
5.4.4 流速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5 流速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6 流速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7 Pb~(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Pb~(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3-74页 |
5.4.8 Cu~(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Cu~(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9 Cd~(2+)初始浓度对活性炭床+树脂吸附Cd~(2+)透过曲线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10 铅膏预脱硫母液活性炭床+树脂组合实验 | 第76-77页 |
5.5 产品质量 | 第77页 |
5.6 三种方法处理后硫酸钠产品质量比较 | 第77-7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6.3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