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11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1 舞龙运动起源 | 第8页 |
1.2.2 龙文化探析 | 第8-9页 |
1.2.3 民间舞龙运动 | 第9页 |
1.2.4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第9页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1.3.1 研究特色 | 第9-10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1.4 本研究的困难 | 第10-1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1-13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1页 |
2.2.2 专家访谈法 | 第11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2.2.4 实地考察法 | 第11-12页 |
2.2.5 逻辑分析法 | 第12页 |
2.2.6 数理统计法 | 第12-1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3-35页 |
3.1 舞龙运动项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价值 | 第13-15页 |
3.1.1 舞龙运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意义 | 第13页 |
3.1.2 舞龙运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价值 | 第13-15页 |
3.2 常德市尧乡坪镇舞龙运动的历史源流及发展现状 | 第15-26页 |
3.2.1 历史源流 | 第15-18页 |
3.2.2 常德市尧乡坪镇舞龙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3.3 常德市尧乡坪镇舞龙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3.3.1 政策扶持和引导方面 | 第26-27页 |
3.3.2 经济发展程度和资金渠道方面 | 第27-28页 |
3.3.3 传统观念和当代文化融合方面 | 第28页 |
3.3.4 自身因素 | 第28-29页 |
3.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常德市尧乡坪镇舞龙运动发展的策略 | 第29-35页 |
3.4.1 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平台营造 | 第29-31页 |
3.4.2 市场与政策扶持并驾齐驱 | 第31-32页 |
3.4.3 传承舞龙文化、创新舞龙文化产品 | 第32-33页 |
3.4.4 自身方面 | 第33-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