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MM在排水防涝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2.1 排水系统模型概述 | 第13-14页 |
1.2.2 排水系统模型研发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数据来源与技术工具 | 第16-17页 |
1.4.1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1.4.2 技术工具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SWMM 模型模拟理论 | 第18-30页 |
2.1 SWMM 模型概述 | 第18-20页 |
2.1.1 SWMM 模型介绍 | 第18页 |
2.1.2 SWMM 模型组成 | 第18-19页 |
2.1.3 SWMM 模型应用 | 第19-20页 |
2.2 SWMM 模型原理 | 第20-25页 |
2.2.1 子流域概化 | 第20-21页 |
2.2.2 地表产流子区域模型 | 第21-24页 |
2.2.3 地表汇流子区域模型 | 第24-25页 |
2.2.4 管网汇流子区域模型 | 第25页 |
2.3 降雨模拟 | 第25-28页 |
2.3.1 实测降雨模拟 | 第26页 |
2.3.2 合成降雨模拟 | 第26-28页 |
2.4 模型数据分类与获取 | 第28-29页 |
2.4.1 数据需求分类 | 第28页 |
2.4.2 数据获取方法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工程实例 | 第30-50页 |
3.1 项目背景 | 第30页 |
3.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0-31页 |
3.2.1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3.2.2 气候特征 | 第30-31页 |
3.2.3 降水 | 第31页 |
3.2.4 河流水文 | 第31页 |
3.3 项目概况 | 第31-35页 |
3.3.1 排水现状 | 第31-32页 |
3.3.2 排水溪渠现状 | 第32-34页 |
3.3.3 雨水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3.4 建立模型校核现状溪渠 | 第35-47页 |
3.4.1 现状排水系统概化 | 第35-36页 |
3.4.2 确定模型参数 | 第36-38页 |
3.4.3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3.4.4 P=2a 时现状溪渠的雨洪模拟 | 第39-47页 |
3.5 推理公式法设计规划雨水管渠 | 第47-49页 |
3.5.1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 | 第47-48页 |
3.5.2 雨水管渠设计基本参数 | 第48-49页 |
3.5.3 溪渠的断面设计 | 第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提高雨水系统排水能力的模拟分析 | 第50-75页 |
4.1 建立模型校核规划雨水管渠 | 第50-68页 |
4.1.1 规划雨水系统概化 | 第50-51页 |
4.1.2 P=2a 时规划雨水系统的雨洪模拟 | 第51-55页 |
4.1.3 P=20a 时规划雨水系统的雨洪模拟 | 第55-68页 |
4.2 城市内涝防治措施 | 第68-71页 |
4.2.1 提高管渠设计暴雨重现期标准 | 第68-69页 |
4.2.2 设置雨水调蓄池 | 第69页 |
4.2.3 改变下垫面透水性能 | 第69-71页 |
4.3 调蓄池在雨洪模拟中的作用 | 第71-74页 |
4.3.1 研究区域 | 第71-72页 |
4.3.2 调蓄池位置 | 第72页 |
4.3.3 调蓄池模拟分析 | 第72-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 A 溪渠断面设计计算表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