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谐波相关问题概述 | 第15-17页 |
| ·谐波问题 | 第15页 |
| ·谐波标准 | 第15-16页 |
| ·谐波主要指标的计算 | 第16-17页 |
| ·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的相关问题 | 第17-19页 |
| ·谐波的抑制技术 | 第17页 |
| ·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技术的联系 | 第17-18页 |
| ·传统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的缺陷 | 第18-19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起源与现状 | 第19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情况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及其结构 | 第22-32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第23-27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结构 | 第27-30页 |
| ·谐波检测 | 第27-29页 |
| ·控制系统 | 第29-30页 |
| ·主电路 | 第30页 |
| ·耦合变压器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检测方法及仿真研究 | 第32-48页 |
| ·谐波与无功电流的检测方法 | 第32-34页 |
| ·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34-41页 |
| ·基于平面坐标下的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34-36页 |
| ·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36-39页 |
| ·基于三相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下的改进型谐波电流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 ·两种检测谐波方法的比较 | 第40-41页 |
| ·谐波检测方法的仿真 | 第41-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 第四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48-60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基本控制策略 | 第48-49页 |
|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 | 第49-53页 |
| ·滞环比较控制方式 | 第53-54页 |
| ·三角载波比较方式 | 第54-56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直流侧稳压控制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的系统设计 | 第60-72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总体设计 | 第60-67页 |
|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总体结构 | 第61-62页 |
|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功能划分 | 第62-63页 |
| ·主电路容量的确定 | 第63页 |
| ·交流侧电抗的确定 | 第63-65页 |
| ·直流侧电压电容的确定 | 第65页 |
| ·开关器件的选取 | 第65-67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67-71页 |
| ·采样电路模块 | 第67-68页 |
| ·主控制模块 | 第68-70页 |
| ·触发电路模块 | 第70页 |
| ·电源模块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样机的软硬件设计 | 第72-90页 |
| ·主芯片的介绍与选取 | 第72-74页 |
| ·运算芯片的介绍与选取 | 第72-73页 |
| ·管理芯片的介绍与选取 | 第73-74页 |
| ·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74-81页 |
| ·DSP 双电源供电设计 | 第75-76页 |
| ·多路采样电路的设计 | 第76-77页 |
| ·采样调理电路设计 | 第77-78页 |
| ·CAN 通信接口设计 | 第78-79页 |
| ·硬通信电路设计 | 第79-80页 |
| ·主控板电源管理电路 | 第80页 |
| ·JTAG 仿真接口电路 | 第80-81页 |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81-89页 |
| ·主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82-86页 |
| ·从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86-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系统的调试 | 第90-96页 |
| ·系统的硬件调试 | 第90-91页 |
| ·常见的硬件故障 | 第90-91页 |
| ·硬件调试的方法 | 第91页 |
| ·系统的软件调试 | 第91-92页 |
| ·调试中的问题与对策 | 第92页 |
| ·系统样机整体调试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 ·总结 | 第96-97页 |
| ·展望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附录 | 第102-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