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多糖的概述 | 第12-16页 |
1.1.1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3页 |
1.1.2 多糖的初步分离方法 | 第13页 |
1.1.3 多糖的纯化方法 | 第13-15页 |
1.1.4 多糖的结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1.2 多糖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种类 | 第16-17页 |
1.2.2 多糖对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 第17页 |
1.3 多糖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4 灰兜巴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1 灰兜巴简介 | 第18-19页 |
1.4.2 灰兜巴的降糖作用研究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灰兜巴多糖的提取 | 第22-38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2-24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3.1 灰兜巴多糖的提取 | 第24-25页 |
2.3.2 灰兜巴多糖醇沉工艺研究 | 第25页 |
2.3.3 灰兜巴多糖的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6页 |
2.4.1 灰兜巴多糖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第28-30页 |
2.4.2 响应面法优化灰兜巴多糖提取条件 | 第30-34页 |
2.4.3 最优工艺优化和验证试验 | 第34页 |
2.4.4 提取次数对灰兜巴多糖提取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5 灰兜巴多糖醇沉工艺研究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灰兜巴多糖的纯化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8-40页 |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8-39页 |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9-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3.3.1 活性炭脱色法 | 第40页 |
3.3.2 Sevage 脱蛋白法 | 第40-41页 |
3.3.3 DEAE-52 纤维素柱纯化灰兜巴粗多糖 | 第41-42页 |
3.3.4 灰兜巴多糖透析 | 第42-43页 |
3.3.5 葡聚糖 G-100 凝胶柱纯化灰兜巴多糖 | 第43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3.4.1 Sevage 法脱蛋白 | 第43-45页 |
3.4.2 DEAE-52 纤维素柱纯化 | 第45页 |
3.4.3 葡聚糖 G-100 凝胶柱纯化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灰兜巴多糖各组分纯度及抑制活性测定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8-49页 |
4.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4.3.1 灰兜巴多糖红外光谱测定 | 第49页 |
4.3.2 灰兜巴多糖紫外光谱分析 | 第49页 |
4.3.3 GPC 法测多糖分子量 | 第49-50页 |
4.3.4 抑制α-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50-51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4.4.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4.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4.4.3 分子量测定 | 第54-57页 |
4.4.4 抑制α-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HDBP3 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60-69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60-62页 |
5.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0-61页 |
5.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61-6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5.3.1 单糖组成分析 | 第62-63页 |
5.3.2 高碘酸氧化和 Smith 降解 | 第63-64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7页 |
5.4.1 单糖组成分析 | 第64-65页 |
5.4.2 高碘酸氧化及 Smith 降解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