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1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8-9页
        一、中国公民话语权存在问题,社会压力有待释放第8页
        二、微博狂飙带来民主想像第8-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趋势第9-18页
        一、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与政治关系的研究第9-14页
        二、关于微博与政治关系的研究第14-16页
        三、关于公民话语权的研究第16-1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第18-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假设第19-21页
第一章 微博话语场的存在弥补大众传媒的不足第21-33页
    第一节 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发展和不足第21-25页
        一、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发展第21-23页
        二、中国公民话语权发展中的不足第23-25页
    第二节 大众传媒难以解决公民话语权中存在的问题第25-28页
        一、大众传播媒介话语高度集中,形成话语垄断第26-27页
        二、利益所趋,漠视弱势群体话语权第27-28页
    第三节 微博话语场凸显公民话语权第28-33页
        一、微博话语场的存在第29-30页
        二、公民话语表达的新路径第30-33页
第二章 微博对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助成第33-58页
    第一节 媒介赋权:改善弱势群体的话语状况第33-39页
        一、微博话语场中的自我赋权第33-35页
        二、微博维权,实现弱势群体利益第35-39页
    第二节 微博话语场扭转话语表达的差别待遇第39-48页
        一、拓宽话语进入途径第39-44页
        二、改善利益表达中话语差别待遇第44-46页
        三、微博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补充救济途径第46-48页
    第三节 话语狂欢:微博话语场中话语权的另类实现第48-58页
        一、微博成为话语狂欢的广场第48-51页
        二、微博一定程度上缓解政治话语的贫困第51-54页
        三、微博话语场中官僚型体制的脱冕第54-58页
第三章 多种因素削弱微博维护公民话语权的功能第58-70页
    第一节 政治与商业利益对公民话语权的限制第58-61页
        一、无时不在的外部控制与审查第58-60页
        二、商业利益促使自我审查第60-61页
    第二节 话语滥用带来社会伤害第61-67页
        一、群体极化伤害社会理性第62-64页
        二、虚假信息横行引起信誉质疑第64-65页
        三、话语侵权引起各种纠纷第65-66页
        四、争论的非理性化撕裂社会第66-67页
    第三节 新技术衍生出新的不平等第67-70页
        一、“第四世界”的客观存在第68页
        二、被言说的“第四世界”第68-70页
第四章 完善微博话语场,实现公民话语权第70-86页
    第一节 理性对待微博对公民话语权影响的正负同体性第70-75页
        一、技术进步敦促民主进步第70-71页
        二、多种因素促成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助成第71-72页
        三、社会复杂性削弱微博话语场的公共功能第72-74页
        四、对微博话语场不应过分批判第74-75页
    第二节 理解微博,完善微博话语场第75-79页
        一、权威手段理应介入第75-77页
        二、发掘微博话语场自身制衡力量第77-79页
    第三节 公民话语权的实现需要多方努力第79-86页
        一、经济上的平等促进话语权的平等第79-81页
        二、完善话语表达机制第81-83页
        三、建立公共话语空间第83-86页
结语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内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现状研究--以媒介生态的视角
下一篇:传媒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特征及绩效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