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艺术论文--建筑风格、流派及作品评价论文

现代嘉庚建筑的风格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选题研究背景第10-15页
        1.1.1 嘉庚建筑的历史第10-12页
        1.1.2 新嘉庚风格建筑的发展第12-14页
        1.1.3 政策背景第14-15页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第15-18页
        1.2.1 概念界定第15-18页
        1.2.2 研究对象第18页
        1.2.3 研究内容第18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页
    1.4 基本理论概述第19-24页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2 本课题研究相关基础理论第22-24页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24-26页
        1.5.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2 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2章 嘉庚建筑风格特征的归纳第26-42页
    2.1 嘉庚建筑的表观层面特征第26-34页
        2.1.1 建筑群体得自然环境之大势第27-28页
        2.1.2 突出主要界面的气氛渲染第28-29页
        2.1.3 总平面组织中的主从关系第29页
        2.1.4 良好使用功能的单体平面布局第29-30页
        2.1.5 三横五竖的古典立面构成第30页
        2.1.6 中式屋顶与西式墙身的组合第30-31页
        2.1.7 地域性材质的搭配与表现第31-32页
        2.1.8 室外空间中的景观与小品设计第32-34页
    2.2 嘉庚建筑的精神层面特征第34-35页
        2.2.1 民族性与地域性诉求第34页
        2.2.2 中西文化的兼容并蓄第34-35页
        2.2.3 不拘一格的继承发展第35页
    2.3 嘉庚建筑的美学层面特征第35-41页
        2.3.1 精心的场所感营造第36-37页
        2.3.2 开张的轮廓线变化第37-38页
        2.3.3 丰富的多层次构图第38-39页
        2.3.4 充分的建构文化表达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现代嘉庚建筑风格特征的分析第42-80页
    3.1 现代嘉庚建筑的发展形成第42-43页
        3.1.1 城市文脉的延续第42页
        3.1.2 地域特征的突显第42-43页
    3.2 现代嘉庚建筑的实例分析与研究第43-68页
        3.2.1 现代嘉庚建筑探索阶段第43-50页
            3.2.1.1 集美大学校本部综合楼第43-46页
            3.2.1.2 华侨博物院展厅扩建工程第46-48页
            3.2.1.3 厦门大学海洋楼第48-50页
        3.2.2 现代嘉庚建筑发展阶段第50-68页
            3.2.2.1 厦门大学嘉庚楼群第50-55页
            3.2.2.2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主楼群第55-60页
            3.2.2.3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主楼群第60-64页
            3.2.2.4 集美大学银江校区主楼群第64-68页
    3.3 风貌控制区中的几个特例第68-79页
        3.3.1 陈嘉庚纪念馆第68-71页
        3.3.2 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第71-75页
        3.3.3 集美万达广场第75-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不同人群对现代嘉庚建筑风格的评价及其对比分析第80-94页
    4.1 对传统嘉庚风格的评价及其对比分析第81-85页
        4.1.1 对嘉庚风格的总体评价第81-82页
        4.1.2 嘉庚风格形式特征第82-84页
        4.1.3 传统嘉庚建筑中存在的功能不足第84-85页
    4.2 对既有现代嘉庚建筑的多方面评价及其对比分析第85-88页
        4.2.1 对现代嘉庚建筑的总体评价第85-86页
        4.2.2 现代嘉庚建筑形式选择第86-87页
        4.2.3 现代嘉庚建筑功能类型第87-88页
    4.3 对城市规划要求中延续嘉庚风格的评价及其对比分析第88-93页
        4.3.1 风格延续的必要性第88-90页
        4.3.2 风格延续的方向性第90-91页
        4.3.3 风格延续的规范性第91-93页
    4.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现代嘉庚建筑风格设计面临的矛盾因素第94-104页
    5.1 生活方式及创作背景的变化第94-98页
        5.1.1 生活方式的变化第94-95页
        5.1.2 创作背景的变化第95-98页
    5.2 建筑功能的变化第98-100页
        5.2.1 新功能的产生及其对外立面的影响第98-99页
        5.2.2 规划用地的多样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第99-100页
    5.3 建筑材料及建构方式的变化第100-102页
        5.3.1 建筑材料的变化第100-101页
        5.3.2 建构方式的变化第101-102页
    5.4 传统审美与当下城市环境的矛盾第102-103页
        5.4.1 城市外部空间的矛盾第102-103页
        5.4.2 建筑内部空间的矛盾第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现代嘉庚建筑风格设计的建议性策略第104-124页
    6.1 现代嘉庚建筑总平面设计策略第104-112页
        6.1.1 总平面布局的主要类型第104-108页
        6.1.2 界面控制与轮廓线变化第108-109页
        6.1.3 场所感的营造第109-112页
    6.2 现代嘉庚建筑屋顶设计策略第112-118页
        6.2.1 不同功能类型的屋顶形式的选择第113-115页
        6.2.2 坡屋面下空间的利用第115-116页
        6.2.3 屋面新材料与新构造的融入第116-118页
    6.3 现代嘉庚建筑墙身设计策略第118-122页
        6.3.1 色彩、质感和层次性的宏观控制第119-121页
        6.3.2 新功能构件的设计方法第121页
        6.3.3 墙身新材料与新构造的地域性表达第121-122页
    6.4 现代嘉庚建筑基座及室外景观的设计策略第122-123页
        6.4.1 基座的新演绎第122-123页
        6.4.2 室外景观的新变化第123页
    6.5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结论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附录 A 嘉庚建筑调研简表第130-134页
附录 B 现代嘉庚建筑调研简表第134-152页
附录 C 调研统计结果第152-1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介质除湿与再生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消费者行为的西安市商业综合体中介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