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长岭断陷烃源岩分布预测及生烃潜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5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0.2.1 关键理论研究现状第10-12页
        0.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0.3 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页
        0.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0.3.2 研究思路第13页
    0.4 主要研究工作第13-15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24页
    1.1 构造单元划分第15-17页
    1.2 构造演化特征第17-20页
        1.2.1 断陷阶段演化特征第17-18页
        1.2.2 坳陷阶段演化特征第18-19页
        1.2.3 构造反转阶段演化特征第19-20页
    1.3 地层沉积特征第20-24页
        1.3.1 火石岭组地层沉积特征第20页
        1.3.2 沙河子组地层沉积特征第20-21页
        1.3.3 营城组地层沉积特征第21-23页
        1.3.4 登娄库组地层沉积特征第23-24页
第二章 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第24-42页
    2.1 烃源岩地化特征第24-32页
        2.1.1 有机质丰度第24-28页
        2.1.2 有机质类型第28页
        2.1.3 有机质成熟度第28-32页
    2.2 烃源岩单井测井评价第32-42页
        2.2.1 单井烃源岩测井评价模型第32-35页
        2.2.2 TOC 测井评价结果第35-42页
第三章 烃源岩分布预测第42-49页
    3.1 烃源岩地震响应特征第42-44页
        3.1.1 地震相标志第42-43页
        3.1.2 烃源岩地震响应特征第43-44页
    3.2 烃源岩分布预测第44-49页
        3.2.1 烃源岩分布预测路线第44-45页
        3.2.2 烃源岩分布预测结果第45-49页
第四章 烃源岩分布与断陷结构的关系第49-64页
    4.1 断陷结构特征第49-61页
        4.1.1 断陷结构类型第49-51页
        4.1.2 断陷组合样式分析第51-55页
        4.1.3 断裂活动方式及生长机制分析第55-61页
    4.2 烃源岩分布与断陷结构的关系第61-64页
        4.2.1 断陷结构类型决定了烃源岩分布的基本格局第61页
        4.2.2 断裂生长机制控制了烃源岩次级厚度中心的分布第61-63页
        4.2.3 断陷组合样式影响了烃源岩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演化第63-64页
第五章 烃源岩生烃潜力研究及有利次凹排队优选第64-74页
    5.1 烃源岩生烃潜力研究第64-72页
        5.1.1 有机碳恢复系数 K 的确定第64-65页
        5.1.2 原始氢指数 HI0的确定第65-67页
        5.1.3 有效烃源岩厚度 H 的确定第67-69页
        5.1.4 单位有机碳的生烃量 R 的确定第69-70页
        5.1.5 残留烃量的确定第70-71页
        5.1.6 排烃量的计算第71-72页
    5.2 烃源岩有利次凹排队优选第72-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详细摘要第8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秦岭北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下一篇:渗透作用下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