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改性及电堆结构设计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第10页 |
1.3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 第10-17页 |
1.3.1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定义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1.3.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页 |
1.3.3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4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5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用途 | 第13-14页 |
1.3.6 全钒氧化还原电池的电极材料 | 第14-15页 |
1.3.7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解液 | 第15-16页 |
1.3.8 全钒氧化还原电池的隔膜材料 | 第16页 |
1.3.9 钒电池电堆结构示意图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2 实验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19-23页 |
2.1 循环伏安法 | 第19-20页 |
2.2 稳态计划测试法 | 第20-21页 |
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形貌观察 | 第21页 |
2.4 红外分析技术 | 第21-23页 |
3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材料及其改性的研究 | 第23-50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材料的选取 | 第23-24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3.3.1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3.3.2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3.3.3 实验准备 | 第24-25页 |
3.3.4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3.4 酸热综合处理电极改性实验结果 | 第25-43页 |
3.4.1 X 射线衍射(XRD)测试及其分析 | 第25-26页 |
3.4.2 循环伏安测试及其分析 | 第26-35页 |
3.4.3 极化曲线分析 | 第35-42页 |
3.4.4 酸热处理红外分析 | 第42-43页 |
3.5 镍离子修饰电极实验结果 | 第43-45页 |
3.5.1 镍离子修饰碳毡电极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 第43-45页 |
3.5.2 镍离子修饰电极的极化曲线分析 | 第45页 |
3.6 碳毡电极镀镍分析结果 | 第45-47页 |
3.6.1 碳毡电极镀镍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 第45-47页 |
3.7 改性前后各碳电极材料 SEM 表面形貌 | 第47-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钒电池电解液的电解法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50-58页 |
4.1 前言 | 第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0-51页 |
4.2.2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51页 |
4.2.3 电解液的电解法制备 | 第51-52页 |
4.3 添加剂对电解法制备的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钒电池储能电堆各部件的结构设计及组装 | 第58-63页 |
5.1 前言 | 第58页 |
5.2 电堆各组件的设计 | 第58-60页 |
5.3 钒电池电堆电解液流场演示图 | 第60-61页 |
5.4 钒电池电堆各部件实物图 | 第61-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