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1.1 淀粉 | 第12-13页 |
1.2 淀粉改性 | 第13-17页 |
1.2.1 物理改性 | 第13-15页 |
1.2.2 化学改性 | 第15-16页 |
1.2.3 生物改性 | 第16页 |
1.2.4 反应挤出 | 第16页 |
1.2.5 接枝共聚 | 第16-17页 |
1.3 淀粉接枝共聚物 | 第17-25页 |
1.3.1 单体类型 | 第17-18页 |
1.3.2 引发方法 | 第18-20页 |
1.3.3 溶液体系 | 第20-22页 |
1.3.4 应用领域 | 第22-25页 |
1.4 阳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1.4.1 季铵盐型阳离子淀粉接枝共聚物 | 第26-27页 |
1.4.2 季鏻盐类乙烯基单体简介 | 第27-28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概述 | 第28-29页 |
2 辐射引发 DMDAAC/AM 接枝淀粉水凝胶的制备 | 第29-4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9-30页 |
2.1.2 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的辐射制备 | 第30-31页 |
2.1.3 红外光谱 | 第31页 |
2.1.4 核磁测试 | 第31页 |
2.1.5 平衡溶胀比的测定 | 第31-32页 |
2.1.6 失水率和失水速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2.1 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网络形成机理 | 第32-34页 |
2.2.2 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的化学结构 | 第34-35页 |
2.2.3 吸收剂量对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溶胀动力学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4 吸收剂量对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失水动力学的影响 | 第37-38页 |
2.2.5 交联剂用量对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溶胀动力学的影响 | 第38-40页 |
2.2.6 交联剂用量阳离子型淀粉基水凝胶失水动力学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 小结 | 第41-42页 |
3 辐射引发淀粉/AM/TPBC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 第42-5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2-47页 |
3.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42-43页 |
3.1.2 St-g-(AM-co-TPBC)共聚物的制备 | 第43-45页 |
3.1.3 St-g-(AM-co-TPBC)共聚物的提纯 | 第45页 |
3.1.4 红外光谱 | 第45页 |
3.1.5 核磁测试 | 第45页 |
3.1.6 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计算 | 第45页 |
3.1.7 阳离子度的测定和单体的反应效率 | 第45-46页 |
3.1.8 抗菌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3.2.1 St-g-(AM-co-TPBC)共聚物的结构 | 第47-48页 |
3.2.2 吸收剂量对接枝聚合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3.2.3 单体配比对接枝聚合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3.2.4 单体总量对接枝聚合和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3.2.5 St-g-(AM-co-TPBC)共聚物用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 小结 | 第58-59页 |
4 化学引发淀粉接枝 AM/VBTBPC 共聚物的制备 | 第59-74页 |
4.1 实验 | 第59-62页 |
4.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59-60页 |
4.1.2 St-g-(AM-co-VBTBPC)阳离子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 第60页 |
4.1.3 接枝聚合参数的计算 | 第60-61页 |
4.1.4 St-g-(AM-co-VBTBPC)共聚物阳离子度的测定 | 第61-62页 |
4.1.5 红外光谱 | 第62页 |
4.1.6 核磁测试 | 第62页 |
4.1.7 X 射线衍射 | 第62页 |
4.1.8 扫描电镜 | 第62页 |
4.1.9 热分析 | 第6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2-72页 |
4.2.1 St-g-(AM-co-VBTBPC)共聚物的结构 | 第62-64页 |
4.2.2 St-g-(AM-co-VBTBPC)共聚物的结晶性 | 第64页 |
4.2.3 St-g-(AM-co-VBTBPC)共聚物的形貌 | 第64-65页 |
4.2.4 St-g-(AM-co-VBTBPC)共聚物的热降解性能 | 第65-66页 |
4.2.5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6 丙烯酰胺用量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 第67-69页 |
4.2.7 单体配比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8 单体总量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 第70-72页 |
4.3 小结 | 第72-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研究前景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