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縮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5页 |
一、对象和方法 | 第15-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1.1 病例和分组 | 第15页 |
1.1.2 NYHA分级 | 第15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1 LUS | 第15-16页 |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 | 第16页 |
1.2.3 NT-proBNP水平测定 | 第16页 |
1.2.4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二、结果 | 第17-29页 |
2.1 疾病分布 | 第17-19页 |
2.2 A组与B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19-20页 |
2.3 LUS改变 | 第20-21页 |
2.4 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1-24页 |
2.4.1 Ⅰ组与Ⅱ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1-22页 |
2.4.2 Ⅱ组与Ⅲ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2页 |
2.4.3 Ⅲ组与Ⅳ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2-23页 |
2.4.4 Ⅰ组与Ⅲ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3页 |
2.4.5 Ⅰ组与Ⅳ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3-24页 |
2.4.6 Ⅱ组与Ⅳ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第24页 |
2.5 ULCs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2.6 ULCs数目与NT-proBNP值相关性分析 | 第25页 |
2.7 ULCs数目与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关性分析 | 第25-29页 |
2.7.1 ULCs数目与EF值相关性分析 | 第25-26页 |
2.7.2 ULCs数目与E/Ea值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2.7.3 ULCs数目与LVEDD值相关性分析 | 第26-27页 |
2.7.4 ULCs数目与LAD值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2.7.5 ULCs数目与SPAP值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三、讨论 | 第29-37页 |
3.1 肺部超声检查 | 第29-31页 |
3.1.1 正常肺组织声像图 | 第29-30页 |
3.1.2 ULCs的形成原理 | 第30页 |
3.1.3 各组疾病肺部超声改变的原因及特点 | 第30-31页 |
3.1.4 心源性肺水肿、肺炎以及ARDS的鉴别诊断 | 第31页 |
3.2 NT-proBNP对于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价值 | 第31-33页 |
3.2.1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ULCs数目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分析 | 第33页 |
3.3 超声心动对于评价心功能的价值 | 第33-37页 |
3.3.1 2D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 第33-34页 |
3.3.2 组织多普勒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 第34-35页 |
3.3.3 超声心动在评价肺动脉压力方面的应用 | 第35页 |
3.3.4 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ULCs与超声心动的关系分析 | 第35-37页 |
四、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