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清单 | 第8-9页 |
注释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全息简介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背景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全息理论基础 | 第13-21页 |
2.1 衍射理论 | 第13-14页 |
2.2 物光的记录与重建 | 第14-15页 |
2.3 全息照相技术 | 第15-16页 |
2.4 Whittaker-Shannon 抽样定理 | 第16-18页 |
2.5 全息光路 | 第18-21页 |
2.5.1 光强调节 | 第18页 |
2.5.2 参物光夹角与最小记录距离 | 第18-21页 |
第三章 计算全息的模拟再现 | 第21-33页 |
3.1 模拟全息实验 | 第21-23页 |
3.1.1 菲涅耳计算全息图 | 第21-23页 |
3.1.2 模拟再现 | 第23页 |
3.2 抽样定理的验证 | 第23-24页 |
3.3 频谱分离条件的验证 | 第24-25页 |
3.4 振动对全息的影响 | 第25-27页 |
3.5 参考光与物光光强比 | 第27-29页 |
3.6 背景光的影响 | 第29-30页 |
3.7 再现光与参考光的差异对再现结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3.8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二次曝光数字全息技术 | 第33-42页 |
4.1 二次曝光数字全息技术简介 | 第33页 |
4.2 二次曝光数字全息原理 | 第33-36页 |
4.2.1 二次曝光数字全息记录 | 第33-34页 |
4.2.2 二次曝光数字全息再现 | 第34-36页 |
4.3 其它类型的二次曝光 | 第36-39页 |
4.3.1 光强相减法 | 第36-37页 |
4.3.2 光场相加法与光场相减法 | 第37-38页 |
4.3.3 光场相除法 | 第38-39页 |
4.4 实验验证 | 第39-41页 |
4.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技术 | 第42-48页 |
5.1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技术简介 | 第42页 |
5.2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振动分析 | 第42-45页 |
5.2.1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图的记录 | 第42-44页 |
5.2.2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干涉图的再现与振幅场分析 | 第44-45页 |
5.3 数字成像时间平均全息实验验证 | 第45-46页 |
5.4 其它振型的时间平均全息干涉图 | 第46-47页 |
5.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6.1 本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 第48页 |
6.2 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