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2 磨加工主动量仪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嵌入式系统的概述 | 第15-16页 |
| 1.3.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5页 |
| 1.3.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 第15-16页 |
| 1.4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4.1 课题的来源 | 第16页 |
| 1.4.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5 论文总体结构 | 第18-19页 |
| 2 Z600 型主动量仪的功能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4页 |
| 2.1 主动量仪的构成及功能分析 | 第19-20页 |
| 2.2 主动量仪的技术指标 | 第20-21页 |
| 2.3 嵌入式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1-23页 |
| 2.3.1 硬件平台设计 | 第21页 |
| 2.3.2 操作系统选择 | 第21-22页 |
| 2.3.3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Z600 型主动量仪硬件电路设计 | 第24-33页 |
| 3.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 3.2 核心板电路设计 | 第25-27页 |
| 3.2.1 嵌入式微处理的选择 | 第25-26页 |
| 3.2.2 核心板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 3.3 扩展底板电路设计 | 第27-32页 |
| 3.3.1 A/D 转换电路 | 第27-28页 |
| 3.3.2 CPLD 扩展模块设计 | 第28-30页 |
| 3.3.3 D/A 转换电路 | 第30-31页 |
| 3.3.4 SD 卡电路设计 | 第31页 |
| 3.3.5 其它接口电路 | 第31-32页 |
| 3.4 其它模块电路设计 | 第3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Z600 型主动量仪软件系统设计 | 第33-43页 |
| 4.1 Windows CE 6.0 操作系统平台的建立 | 第33-35页 |
| 4.2 基于 Windows CE 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35-38页 |
| 4.2.1 流口驱动及其特点 | 第35-36页 |
| 4.2.2 A/D 转换驱动程序的开发 | 第36-38页 |
| 4.2.3 应用程序中 AD 采集程序设计 | 第38页 |
| 4.3 Z600 型主动量仪控制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 第38-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基于多线程和双缓冲技术的应用程序设计 | 第43-58页 |
| 5.1 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 5.1.1 进程基本概念 | 第43页 |
| 5.1.2 线程的概念 | 第43-44页 |
| 5.2 多线程在 Z600 型主动量仪中的应用 | 第44-52页 |
| 5.2.1 Z600 型主动量仪线程规划 | 第44-46页 |
| 5.2.2 Z600 型主动量仪线程间的通信 | 第46-47页 |
| 5.2.3 Z600 型主动量仪线程间的优先级设定 | 第47-48页 |
| 5.2.4 Z600 型主动量仪线程同步 | 第48-50页 |
| 5.2.5 Z600 型主动量仪应用程序多线程实现 | 第50-52页 |
| 5.3 双缓冲技术在主动量仪图形界面绘制中的运用 | 第52-57页 |
| 5.3.1 Windows CE 的图形界面绘制 | 第52-53页 |
| 5.3.2 传统图形绘制技术及问题 | 第53-54页 |
| 5.3.3 双缓冲技术原理 | 第54页 |
| 5.3.4 双缓冲技术在主动量仪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 5.3.5 双缓冲技术的应用结果 | 第56-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Z600 型主动量仪的实现与性能评价 | 第58-72页 |
| 6.1 Z600 型主动量仪的总体实现 | 第58页 |
| 6.2 Z600 型主动量仪软件控制系统 | 第58-66页 |
| 6.3 Z600 型主动量仪的特性指标与评价 | 第66-71页 |
| 6.3.1 示值误差 | 第67-68页 |
| 6.3.2 灵敏度 | 第68-70页 |
| 6.3.3 稳定性 | 第70-71页 |
| 6.3.4 分辨力 | 第71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7.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 7.2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