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操作机钳口结构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锻造操作机的基本概述 | 第9-12页 |
| 1.2.1 锻造液压机组简介 | 第9-10页 |
| 1.2.2 锻造操作机介绍 | 第10-12页 |
|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3.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2页 |
| 1.3.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4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1 锻造操作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4.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锻造操作机钳口结构的概述 | 第17-23页 |
| 2.1 锻造操作机钳口功能 | 第17-18页 |
| 2.2 锻造操作机钳口结构及分类 | 第18-21页 |
| 2.3 锻造操作机钳口主要结构参数 | 第21-2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3 锻造操作机夹持理论分析 | 第23-38页 |
| 3.1 锻造操作机钳口夹持工况介绍 | 第23-24页 |
| 3.2 工件水平状态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24-29页 |
| 3.2.1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24-26页 |
| 3.2.2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26-27页 |
| 3.2.3 钳口摩擦圆半径的确定 | 第27-29页 |
| 3.3 工件允许下垂偏转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29-33页 |
| 3.3.1 钳口在垂直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29-32页 |
| 3.3.2 钳口在水平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32-33页 |
| 3.4 钳口在任意位置时夹持力的计算 | 第33-35页 |
| 3.5 确定夹持力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 3.5.1 不同工件状态时夹持力对比分析 | 第35页 |
| 3.5.2 ADAMS 动态夹持仿真 | 第35-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4 锻造操作机钳口结构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38-47页 |
| 4.1 摩擦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38-42页 |
| 4.1.1 摩擦理论 | 第38-39页 |
| 4.1.2 摩擦系数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4.1.3 钳口表面结构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 4.2 钳口 V 型槽夹角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42-45页 |
| 4.3 钳口长度对夹持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锻造操作机钳口应力分析 | 第47-52页 |
| 5.1 问题分析 | 第47-48页 |
| 5.2 模型的建立和前处理 | 第48-49页 |
| 5.2.1 载荷和约束的添加 | 第49页 |
| 5.2.2 接触的处理 | 第49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6 锻造操作机钳口结构的设计 | 第52-57页 |
| 6.1 钳口结构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52-53页 |
| 6.2 钳口的优化设计 | 第53-56页 |
| 6.2.1 钳口长度和 V 型夹角的多目标优化 | 第53-55页 |
| 6.2.2 钳口其余结构的有限元优化 | 第55-56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