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 1.2 边坡稳定性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 1.3 顶帮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1.5 论文的结构与组织 | 第14-15页 |
| 2 矿区概况 | 第15-23页 |
| 2.1 一般概况 | 第15-16页 |
| 2.2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 2.3 地层 | 第17-18页 |
| 2.4 地质构造 | 第18-20页 |
| 2.5 煤层及边坡分区 | 第20-23页 |
| 2.5.1 煤层赋存及分布 | 第20-21页 |
| 2.5.2 边坡分区 | 第21-23页 |
| 3 边坡稳定分析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 3.1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 | 第23-24页 |
| 3.2 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24-27页 |
| 3.2.1 有限元模型极限状态的判据 | 第25页 |
| 3.2.2 屈服准则的选用 | 第25-27页 |
| 3.3 极限平衡法 | 第27-32页 |
| 3.3.1 极限平衡法原则 | 第27-28页 |
| 3.3.2 基本原理 | 第28-32页 |
| 4 边坡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 第32-53页 |
| 4.1 ANSYS 简介 | 第32-33页 |
| 4.2 边坡失稳的判定 | 第33-34页 |
| 4.3 模型求解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 4.3.1 地层与岩性 | 第34-35页 |
| 4.3.2 振动波 | 第35页 |
| 4.3.3 边坡的坡度与高度 | 第35页 |
| 4.4 剖面的选择 | 第35-37页 |
| 4.5 计算参数选取 | 第37-38页 |
| 4.5.1 材料属性的确定 | 第37页 |
| 4.5.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7-38页 |
| 4.6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38-45页 |
| 4.6.1 边坡安全系数的确定 | 第38页 |
| 4.6.2 选取单元类型 | 第38-39页 |
| 4.6.3 定义材料属性 | 第39页 |
| 4.6.4 建立几何模型 | 第39页 |
| 4.6.5 Ⅰ区边坡计算 | 第39-41页 |
| 4.6.6 Ⅱ区边坡计算 | 第41-43页 |
| 4.6.7 Ⅲ区边坡计算 | 第43-44页 |
| 4.6.8 Ⅳ区边坡计算 | 第44-45页 |
| 4.7 边坡安全系数 | 第45-52页 |
| 4.7.1 ANSYS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安全系数 | 第45-49页 |
| 4.7.2 极限平衡法求安全系数 | 第49-52页 |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边坡稳态监测技术 | 第53-60页 |
| 5.1 边坡监测的方法、技术和仪器的选择 | 第53-54页 |
| 5.2 边坡岩体监测技术 | 第54-55页 |
| 5.3 监测点布置原则 | 第55-56页 |
| 5.4 滑坡的机理 | 第56-57页 |
| 5.5 预测方法的选择 | 第57-58页 |
| 5.6 预报滑坡所需数据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