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研究李娜技、战术和竞技状态的文献 | 第9-10页 |
1.2.2 李娜大满贯、奥运会、中国公开赛系列轮次比赛技、战术的研究报道 | 第10-11页 |
1.2.3 多个大满贯赛事或分站赛事李娜的技战术研究 | 第11-12页 |
1.2.4 李娜成功的体育人文视角分析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2.2.2 信息技术法 | 第15-16页 |
2.2.3 运动技、战术分析法 | 第16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8-40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18页 |
3.2 四大满贯显示制胜分是李娜获胜的关键技术成因 | 第18-26页 |
3.2.1 澳网显示制胜分是李娜获胜的关键技术成因 | 第18-20页 |
3.2.2 法网显示非受迫性失误是李娜落败的主要技术成因 | 第20-22页 |
3.2.3 温网显示制胜分是李娜胜败的关键技术成因 | 第22-24页 |
3.2.4 美网显示制胜分及非受迫性失误是李娜获胜的关键技术成因 | 第24-26页 |
3.3 四大满贯显示李娜的正、反手制胜分为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 第26-29页 |
3.3.1 澳网显示李娜的反手制胜分为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 第26-27页 |
3.3.2 法网显示李娜的正手制胜分为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 第27-28页 |
3.3.3 温网显示李娜的正手制胜分为最主要的得分手段 | 第28页 |
3.3.4 美网显示发球是李娜得分的重要技术手段 | 第28-29页 |
3.4 李娜四大满贯赛事中正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正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29-32页 |
3.4.1 李娜澳网正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正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29-30页 |
3.4.2 李娜法网正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正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0-31页 |
3.4.3 李娜温网正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正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1页 |
3.4.4 李娜美网正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正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1-32页 |
3.5 李娜四大满贯赛事中反手后场直、斜线制胜分是反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2-34页 |
3.5.1 李娜澳网反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反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2-33页 |
3.5.2 李娜法网反手后场直、斜线制胜分是其反手制胜分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 第33页 |
3.5.3 李娜温网反手后场直线制胜分是反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3-34页 |
3.5.4 李娜美网反手后场斜线制胜分是反手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4页 |
3.6 李娜四大满贯赛事中平分区 Ace 球多于占先区,外角 Ace 球少于内角 | 第34-37页 |
3.6.1 李娜澳网平分区 Ace 球多于占先区,外角 Ace 球多于内角 | 第34-35页 |
3.6.2 李娜法网平分区 Ace 球与占先区相同,外角 Ace 球与内角相同 | 第35-36页 |
3.6.3 李娜温网占先区 Ace 球多于平分区,外角 Ace 球少于内角 | 第36页 |
3.6.4 李娜美网平分区 Ace 球多于占先区,外角 Ace 球少于内角 | 第36-37页 |
3.7 李娜四大满贯赛事中高压、临空是其余制胜分中主要得分手段 | 第37-40页 |
3.7.1 澳网显示临空抽球是李娜其余制胜分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 第38页 |
3.7.2 法网显示高压球是李娜其余制胜分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 第38页 |
3.7.3 温网显示截击、临空抽球是李娜其余制胜分的主要得分手段 | 第38-39页 |
3.7.4 美网显示截击、高压球是李娜其余制胜分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 第39-40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4.1 结论 | 第40页 |
4.2 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