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导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方法、总体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3 总体框架 | 第11页 |
1.2.4 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2.国内外有关薪酬管理研究状况的评述 | 第13-21页 |
2.1 薪酬理论研究文献评述 | 第13-19页 |
2.1.1 关于薪酬涵义方面的文献 | 第13-15页 |
2.1.2 薪酬构成方面的文献 | 第15-16页 |
2.1.3 薪酬满意度及公平性方面的研究文献 | 第16-17页 |
2.1.4 薪酬设计方面的文献 | 第17-19页 |
2.2 有关银行薪酬管理文献的评述 | 第19-21页 |
3.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基本情况 | 第21-24页 |
3.1 农发行成立的背景 | 第21页 |
3.2 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的概况 | 第21-22页 |
3.3 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的任务及业务范围 | 第22-24页 |
4.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薪酬管理现状透视 | 第24-34页 |
4.1 国有银行工资管理体制的沿革理制度 | 第24-26页 |
4.1.1 工资制度 | 第24-25页 |
4.1.2 工资计划 | 第25页 |
4.1.3 养老保险制度 | 第25-26页 |
4.2 农发行薪酬管理制度 | 第26-31页 |
4.2.1 基本薪酬管理制度 | 第26-27页 |
4.2.2 业务经营与管理考核办法 | 第27页 |
4.2.3 岗位绩效考核办法 | 第27-30页 |
4.2.4 业务岗位管理制度 | 第30-31页 |
4.3 国有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现行工资管理体制对比 | 第31-34页 |
4.3.1 在职人员 | 第31-32页 |
4.3.2 退休人员 | 第32-34页 |
5.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 第34-42页 |
5.1 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5.1.1 薪酬体系不能自主决定 | 第34-35页 |
5.1.2 “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未能真正建立 | 第35页 |
5.1.3 岗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5.1.4 薪酬管理制度与战略不匹配 | 第36-37页 |
5.1.5 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的工资水平与其他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 第37页 |
5.2 对薪酬管理存在问题的剖析 | 第37-42页 |
5.2.1 企业性质不明确 | 第38页 |
5.2.2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38-39页 |
5.2.3 在组织结构上代理链过长 | 第39页 |
5.2.4 物质激励不足,对隐性薪酬不重视 | 第39-40页 |
5.2.5 薪酬管理欠公平 | 第40-41页 |
5.2.6 存在问题剖析总结 | 第41-42页 |
6.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跨等级薪酬体系设计 | 第42-53页 |
6.1 组织性质重新定位 | 第42页 |
6.2 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 第42-43页 |
6.3 组织机构扁平化 | 第43页 |
6.4 跨等级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43-45页 |
6.4.1 战略原则 | 第43-44页 |
6.4.2 激励原则 | 第44页 |
6.4.3 公平原则 | 第44页 |
6.4.4 分类管理原则 | 第44-45页 |
6.5 跨等级薪酬体系的框架 | 第45-47页 |
6.5.1 跨等级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 | 第46页 |
6.5.2 跨等级薪酬体系的结构 | 第46-47页 |
6.6 跨等级薪酬体系的构建 | 第47-53页 |
6.6.1 直接薪酬 | 第47-51页 |
6.6.2 间接薪酬 | 第51-53页 |
7.农发行克拉玛依市分行跨等级薪酬体系的实施 | 第53-55页 |
7.1 制定岗位绩效考核办法 | 第53页 |
7.2 对薪酬进行动态管理 | 第53页 |
7.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53-54页 |
7.4 加强执行力建设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