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探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1页 |
·本文中的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文化”的定义 | 第11-12页 |
·胡锦涛的和谐文化思想 | 第12-13页 |
·胡锦涛的和谐文化思想发展脉络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20页 |
·关于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 第16页 |
·关于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的文化渊源 | 第16-17页 |
·关于建设和谐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西方和谐文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页 |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21-29页 |
·国际政治环境 | 第21-24页 |
·“和谐文化”是“和谐世界”必要的文化基础 | 第21-22页 |
·不合理的国际秩序需要和谐文化 | 第22页 |
·抵制西方文化霸权需要和谐文化 | 第22-23页 |
·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需要和谐文化 | 第23-24页 |
·国际经济环境 | 第24-26页 |
·“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4页 |
·文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 第24-25页 |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水平与世界大国地位不符 | 第25-26页 |
·国际文化环境 | 第26-29页 |
·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文化思潮 | 第26-27页 |
·世界多元文化思潮的特点及影响 | 第27-29页 |
第3章 胡锦涛和谐文化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 第29-38页 |
·国内政治环境 | 第29-31页 |
·和谐文化基于社会中的“不和谐”而生 | 第29-30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 | 第30-31页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和谐文化 | 第31页 |
·国内经济环境 | 第31-33页 |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必须提高文化实力 | 第31-32页 |
·我国目前文化产品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的需求 | 第32-33页 |
·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需要和谐文化引导 | 第33页 |
·国内文化环境 | 第33-35页 |
·多元文化对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 | 第34页 |
·大众文化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 | 第34-35页 |
·我国亟需重视文化的隐性作用 | 第35页 |
·国内社会环境 | 第35-38页 |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来营造良好氛围 | 第36-37页 |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调节各种利益关系 | 第37-38页 |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 第38-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 | 第38-41页 |
·关于和谐思想的阐述 | 第38-39页 |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思想 | 第39页 |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 | 第39-40页 |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思想 | 第40-41页 |
·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 第41-45页 |
·胡锦涛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 | 第42-43页 |
·胡锦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43-45页 |
第5章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 第45-55页 |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 第45-51页 |
·西方哲学中的和谐理念 | 第45-46页 |
·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 | 第46-48页 |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思想 | 第48-50页 |
·列宁的文化思想 | 第50-51页 |
·胡锦涛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 第51-55页 |
·西方文化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 | 第51-52页 |
·胡锦涛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 第52-55页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 | 第55-63页 |
·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 | 第55-59页 |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 第55-57页 |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 第57页 |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 | 第57-59页 |
·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59-63页 |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 第59-61页 |
·胡锦涛文化思想对前人的发展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