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章 “湘妃”意象的形成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湘妃”故事及其拓展 | 第18-22页 |
一、舜二妃的故事 | 第18-20页 |
二、舜二妃故事的拓展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舜二妃与湘君、湘夫人的融合 | 第22-28页 |
一、《湘君》、《湘夫人》 | 第22-25页 |
二、舜二妃故事与《湘君》、《湘夫人》的融合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魏晋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28-48页 |
第一节 汉女湘娥的融汇:魏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29-37页 |
一、曹植诗赋中湘妃形象的演变 | 第30-32页 |
二、湘妃与汉女等神女的并置与融合 | 第32-36页 |
三、向神女依恋型转换的湘妃形象的阐释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西晋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37-42页 |
一、贤女示教型湘妃形象的兴起 | 第38-40页 |
二、湘妃与三母等贤女的并置 | 第40-41页 |
三、贤女示教型湘妃形象兴起的原因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东晋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42-48页 |
一、飘渺恍惚、逍遥自在的湘妃意象 | 第42-44页 |
二、湘妃与奇相等神仙的并置 | 第44-45页 |
三、对充满列仙之趣的湘妃意象的阐释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南朝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48-76页 |
第一节 刘宋时期诗中的“湘妃”意象 | 第49-56页 |
一、风流华贵又失意哀怨的湘妃意象 | 第50-53页 |
二、湘妃及相关组合意象的表情符号化 | 第53-55页 |
三、风流华贵又失意哀怨的湘妃意象建构的原因 | 第55-56页 |
第二节 齐梁时期诗赋中的“湘妃”意象 | 第56-67页 |
一、哀怨美女的象征 | 第58-61页 |
二、湘妃关联意象与并置意象的拓展 | 第61-66页 |
三、湘妃意象世俗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 第66-67页 |
第三节 南朝陈时期诗中的“湘妃”意象 | 第67-76页 |
一、内心悲凉的象征 | 第68-70页 |
二、与湘妃并置意象的情境化 | 第70-73页 |
三、湘妃意象特点形成原因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