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说明第10-14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程第15-17页
    1.3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7-22页
        1.3.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1.3.2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特性第18-19页
        1.3.3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9-20页
        1.3.4 光伏电池的电路模型第20-22页
    1.4 太阳能电池分类第22页
    1.5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第22-25页
    1.6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5-26页
        1.6.1 本文主要内容第25页
        1.6.2 本文创新点第25-26页
2 实验方案设计及研究路线第26-34页
    2.1 实验材料介绍第26-28页
        2.1.1 ITO导电薄膜第26页
        2.1.2 PEDOT:PSS第26-27页
        2.1.3 P3HT:PCBM第27页
        2.1.4 MoO第27-28页
        2.1.5 实验药品第28页
    2.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3 实验工艺第29-32页
        2.3.1 太阳能电池主要参数介绍第30-31页
        2.3.2 缓冲层与活性层溶液的配制第31-32页
        2.3.3 ITO导电玻璃清洗处理第32页
        2.3.4 薄膜制备及退火处理第32页
    2.4 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测试第32-34页
        2.4.1 测试设备第32页
        2.4.2 薄膜厚度测试第32-33页
        2.4.3 紫外-可见吸收光光谱分析第33页
        2.4.4 AFM表面形貌分析第33页
        2.4.5 电池I-V曲线测试第33-34页
3 薄膜厚度对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4-45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理论基础第34-37页
    3.3 实验第37-38页
        3.3.1 电池的制备第37页
        3.3.2 电池的表征第37-38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38-43页
        3.4.1 薄膜制备第38-40页
        3.4.2 活性层微观形貌第40-41页
        3.4.3 电池器件的电学特性第41-43页
        3.4.4 活性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退火温度对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5-54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理论基础第45-47页
    4.3 实验第47页
        4.3.1 电池的制备第47页
        4.3.2 电池的表征第47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47-53页
        4.4.1 薄膜电导率第48-49页
        4.4.2 活性层微观形貌第49-51页
        4.4.3 电池器件的电学特性第51-52页
        4.4.4 活性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双缓冲层对基于P3HT:PCBM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54-60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实验第54-55页
        5.2.1 电池的制备第54-55页
        5.2.2 电池的表征第55页
    5.3 分析与讨论第55-59页
        5.3.1 MoO_3厚度对电池内部光电场强度的影响第55-57页
        5.3.2 MoO_3厚度对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5.3.3 MoO_3厚度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6 结论第60-62页
致谢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iNi0.5Mn1.5O4尖晶石正极材料的制备、包覆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LabVIEW的示波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