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立法沿读 | 第14-22页 |
2.1 英国宪法纲领性保护竞争自由 | 第14-15页 |
2.2 英国行政法禁止滥用行政权力 | 第15页 |
2.3 英国竞争立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的规制 | 第15-20页 |
2.3.1 近代早期反对国王特许垄断的《垄断法》 | 第16-18页 |
2.3.2 1998 年《竞争法》和 2002 年《企业法》 | 第18-19页 |
2.3.3 欧盟竞争法中对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有关规定 | 第19-20页 |
2.4 英国近代早期滥用公权限制竞争的法律判例 | 第20-21页 |
2.4.1 裁缝商人案 | 第20页 |
2.4.2 达西对艾伦案 | 第20-21页 |
2.5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立法规制具体分析 | 第22-36页 |
3.1 英国的宪政制度和自由精神 | 第22-24页 |
3.1.1 英国宪政制度对公民自由权的保护 | 第22-23页 |
3.1.2 从自由放任主义到撒切尔改革 | 第23-24页 |
3.2 英国行政法禁止滥用行政权力具体分析 | 第24-26页 |
3.2.1 越权无效原则 | 第24-25页 |
3.2.2 合理性原则 | 第25-26页 |
3.2.3 程序正义原则 | 第26页 |
3.3 英国现代竞争立法中行政性限制竞争的具体制度分析 | 第26-35页 |
3.3.1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的规制对象 | 第26-28页 |
3.3.2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执法机构 | 第28-32页 |
3.3.3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执法程序 | 第32-34页 |
3.3.4 英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法律责任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英行政性限制竞争具体制度之比较 | 第36-46页 |
4.1 行政性限制竞争规制对象之比较 | 第36-38页 |
4.1.1 行政性限制竞争的定义比较 | 第36-37页 |
4.1.2 行政性限制竞争的规制类型比较 | 第37页 |
4.1.3 行政性限制竞争的适用除外条款之比较 | 第37-38页 |
4.2 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机构之比较 | 第38-41页 |
4.2.1 中国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机构设置 | 第38-40页 |
4.2.2 中英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机构之比较 | 第40-41页 |
4.3 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程序之比较 | 第41-43页 |
4.3.1 总体执法程序之比较 | 第41-42页 |
4.3.2 竞争执法机构对行政主体的建议权之比较 | 第42-43页 |
4.4 行政性限制竞争法律责任之比较 | 第43-44页 |
4.4.1 行政主体法律责任之比较 | 第43页 |
4.4.2 经济主体法律责任之比较 | 第43-44页 |
4.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我国行政性限制竞争立法规制之完善 | 第46-53页 |
5.1 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规制对象的规定 | 第46-48页 |
5.1.1 采取双方面定义 | 第46-47页 |
5.1.2 增加适用除外条款 | 第47-48页 |
5.2 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机构设置 | 第48-49页 |
5.2.1 设置单独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 第48页 |
5.2.2 设置竞争法庭 | 第48-49页 |
5.2.3 保留行业监管机构 | 第49页 |
5.3 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执法程序 | 第49-50页 |
5.3.1 建立分开执行的制度 | 第49-50页 |
5.3.2 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 | 第50页 |
5.4 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法律责任 | 第50-51页 |
5.4.1 对行政主体增加引咎辞职制和追究刑事责任 | 第50-51页 |
5.4.2 对经济主体增加责任种类和加大责任力度 | 第51页 |
5.5 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