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第14-1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1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5页 |
1.3 排除标准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调查表制定 | 第15-16页 |
2.2 LDH主要研究因素定义 | 第16页 |
2.3 数据收集及赋值 | 第16-17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18-33页 |
1 基本资料结果 | 第18-21页 |
1.1 年龄及性别情况 | 第18-19页 |
1.2 BMI指数情况 | 第19-20页 |
1.3 腰围情况 | 第20-21页 |
2 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21-22页 |
3 建立L4/5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判别回归方程 | 第22-26页 |
4 建立L4/5椎间盘突出症胡有谷常见突出区域判别回归方程 | 第26-33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33-54页 |
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34-37页 |
1.1 中医病因病机 | 第35页 |
1.1.1 外感风寒湿邪 | 第35页 |
1.1.2 气滞血瘀 | 第35页 |
1.1.3 肝肾亏虚 | 第35页 |
1.2 中医治疗 | 第35-37页 |
1.2.1 中药内服疗法 | 第36页 |
1.2.2 中医综合疗法 | 第36-37页 |
2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37-47页 |
2.1 危险因素研究 | 第37-42页 |
2.1.1 椎间盘退变因素 | 第38-40页 |
2.1.2 外伤 | 第40-41页 |
2.1.3 其他因素 | 第41-42页 |
2.2 LDH的定位诊断 | 第42-43页 |
2.3 LDH影像学区域定位 | 第43-45页 |
2.3.1 LDH一般分型 | 第43页 |
2.3.2 “胡有谷分区”影像区域定位及临床运用 | 第43-45页 |
2.4 数理统计学在LDH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2.5 西医治疗 | 第47页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第47-48页 |
3.2 L4/5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相关性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3.3 Fisher线性判别结果分析 | 第50-53页 |
3.3.1 L4/5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判别回归方程建立 | 第50-51页 |
3.3.2 L4/5椎间盘突出症胡有谷常见突出区域判别回归方程建立 | 第51-52页 |
3.3.3 LDH判别回归方程建立的意义 | 第52-53页 |
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性 | 第53页 |
5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综述 | 第63-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历及供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