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梳理 | 第24-3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4-25页 |
2.1.1 新媒体的概念 | 第24-25页 |
2.1.2 高校校园新媒体的概念 | 第25页 |
2.2 新媒体建设和传统媒体建设的区别 | 第25-27页 |
2.3 高校新媒体建设和一般新媒体建设的区别 | 第27-29页 |
2.4 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2.4.1 培养理论 | 第29-30页 |
2.4.2 议程设置理论 | 第30-31页 |
2.4.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1页 |
2.4.4 媒介素养理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现状 | 第33-44页 |
3.1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分类 | 第33-34页 |
3.1.1 微博 | 第33-34页 |
3.1.2 微信公众号 | 第34页 |
3.1.3 易班 | 第34页 |
3.2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组织结构 | 第34-36页 |
3.3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硬件设施 | 第36-37页 |
3.4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规章制度 | 第37-38页 |
3.5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人员配置 | 第38页 |
3.6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内容构成 | 第38-44页 |
3.6.1 四川理工学院官方微博内容 | 第38-42页 |
3.6.2 四川理工学院官方微信内容 | 第42-44页 |
第4章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学生使用现状调查 | 第44-50页 |
4.1 调查问卷概述 | 第44页 |
4.2 调查结果 | 第44-50页 |
4.2.1 学生使用校园新媒体总体现状 | 第44-46页 |
4.2.2 四川理工学院官方新浪微博 | 第46-48页 |
4.2.3 四川理工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 第48-50页 |
第5章 四川理工学院新媒体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0-56页 |
5.1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4页 |
5.1.1 硬件方面的问题 | 第50页 |
5.1.2 制度方面的问题 | 第50-51页 |
5.1.3 队伍方面的问题 | 第51-52页 |
5.1.4 内容方面的问题 | 第52-54页 |
5.2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5.2.1 观念滞后 | 第54页 |
5.2.2 资金不足 | 第54-55页 |
5.2.3 缺乏统筹 | 第55页 |
5.2.4 受众基础薄弱 | 第55-56页 |
第6章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6-64页 |
6.1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思路建议 | 第56-57页 |
6.1.1 更新观念,充分重视 | 第56页 |
6.1.2 划拨经费,加大投入 | 第56页 |
6.1.3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 第56页 |
6.1.4 了解受众,培养引导 | 第56-57页 |
6.2 四川理工学院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 第57-64页 |
6.2.1 着力完善校园新媒体硬件建设 | 第57页 |
6.2.2 着力完善校园新媒体制度建设 | 第57-59页 |
6.2.3 着力完善校园新媒体队伍建设 | 第59-61页 |
6.2.4 着力完善校园新媒体内容建设 | 第61-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